Archive for 四月, 2011

中國傳統戲曲系列之[崑曲]

崑曲是發源於1415世紀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武術的表演藝術[1]。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崑劇。崑曲以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2]崑曲在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崑曲形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它起源於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宋、元以來,中國戲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樣。 元末,顧堅等人把流行於昆山一帶的南曲原有腔調加以整理和改進,稱之為“昆山腔”,為崑曲之雛形。明朝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對昆山腔的聲律和 唱法進行了改革創新,吸取了海鹽腔、弋陽腔等南曲的長處,發揮昆山腔自身流麗悠遠的特點,又吸收了北曲結構嚴謹的特點,運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簫、 笙、琵琶的伴奏樂器,造就了一種細膩優雅,集南北曲優點於一體的“水磨調”,通稱崑曲。之後,昆山人梁辰魚,繼承魏良輔的成就,對昆腔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改 革。隆慶末年,他編寫了第一部昆腔傳奇《浣紗記》。這部傳奇的上演,擴大了昆腔的影響,文人學士,爭用昆腔創作傳奇,習昆腔者日益增多。於是,昆腔遂與余 姚腔、海鹽腔、弋陽腔並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到萬曆末年,由於昆班的廣泛演出活動,崑曲經揚州傳入北京、湖南,躍居各腔之首,成為傳奇劇本的標準唱腔:“四 方歌曲必宗吳門”。明末清初,崑曲又流傳到四川、貴州和廣東等地,發展成為全國性劇種。崑曲的演唱本來是以蘇州的吳語語音為載體的,但在傳入各地之後,便 與各地的方言和民間音樂相結合,衍變出眾多的流派,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崑曲腔係,成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戲曲。至清朝乾隆年間,崑曲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 期,從此崑曲開始獨霸梨園,綿延至今六、七百年,成為現今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傳統的戲曲形態。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現,終於使昆腔在無大鑼大鼓烘托的氣氛下能夠清麗悠遠,旋律更加優美。同時,魏良輔對伴奏樂器也進行了改革。原來南曲伴奏以簫、管為主要 樂器,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將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樂器集合於一堂,用來伴奏昆腔的演唱,獲得成功。
昆山腔開始其流佈區域,開始只限於蘇州一帶,到了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並逐漸流佈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萬曆末年還流入北京。這樣昆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clip_image001

崑曲牡丹亭表演片段

歷史

clip_image002

崑曲的旦角

金代元代,在北方興起雜劇,由許多角色扮演故事。在南方的戲文起源於建炎南渡前後。明太祖洪武年間時,南戲文加北雜劇成傳奇

根據《南詞引正》,崑曲發源於蘇州崑山,形成於元代末年,明代崑山腔是戲曲四大聲腔之一。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江蘇昆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余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元代末年,南戲傳到崑山地區後,與當地的民間曲調互相結合,形成了富有當地特色的聲腔,在音樂家顧堅推動下,有長足的發展。根據周玄暐的《涇林續記》,明太祖朱元璋也注意到崑曲,可見當時崑曲的規模已經不小。明朝正德嘉靖年間清曲唱家魏良輔繼承古來「以文化樂」的傳統,改良崑山腔,採用中州韻系,依字聲行腔,「調用水磨,拍捱冷板」,使崑腔具細膩婉轉的特色,因之又有「水磨調」、「水磨腔」之稱。稍遲出現了用崑腔演唱的傳奇新作《玉玦記》、《鳴鳳記》、《浣紗記》等,新腔始風行大江南北,成為領導性的戲曲聲腔。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間,前後兩百多年為崑曲全盛時代,崑劇舞臺藝術亦在清朝中葉發展成熟。此後花部興起,以崑劇為代表的雅部逐漸退出舞臺,然薪盡火傳,其聲腔和表演藝術深刻的影響了後來劇種,如京劇;民間曲社唱曲活動也一直綿延不絕,成為保存曲唱規範的主力。

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漢民族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分佈

由於昆班的廣泛演出活動,萬曆末年,昆曲經揚州傳入北京、湖南,躍居各腔之首,

clip_image003

昆曲《牡丹亭》

成為傳奇劇本的標準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吳門”。明末清初,昆曲又流傳到四川、貴州和廣東等地,發展成為全國性劇種。昆曲的演唱本來是以蘇州的吳語語音為載體的,但在傳入各地之後,便與各地的方言和民間音樂相結合,衍變出眾多的流派,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戲曲。至清朝乾隆年間,昆曲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從此昆曲開始獨霸梨園,綿延至今六、七百年,成為現今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傳統的戲曲形態

昆山腔開始其流布區域,開始只限于蘇州一帶,萬曆年間,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並逐漸流布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萬曆末年還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於康熙喜愛昆曲,更使之流行。這樣昆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據學者研究稱,“昆曲所代表的美學趣味雖然明顯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區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卻並不屬於一時一地,它凝聚了中國廣大地區文人的美學追求以及藝術創 造。正是由於它是文人雅趣的典範,才具有極強的覆蓋能力,有得到廣泛傳播的可能,並且在傳播過程中,基本保持著它在美學上的內在的一致性。

花部又稱「亂彈」,根據《揚州畫舫錄》卷五,特別以「亂彈」來統稱花部諸調便可以知道。徐扶明〈亂談亂彈〉一文指出,「亂彈」又名「鸞彈」、「爛彈」、「亂談」。花部腔調劇種中所用的音樂風格較活潑嘈雜。因此在清朝時,不論梆子腔、西秦腔、吹腔、二簧調、弋陽腔或時調小曲等,都有以「亂彈」一詞作為代稱或自稱的例子。

行當

行當,又稱家門,崑曲以生、旦、淨、末、醜、外、貼七個家門為基礎,[4]而生又分為官生、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旦角分正旦、刺殺旦、五旦、六旦、老旦等;淨醜分大面、白麵、二面、小面等。直到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崑曲腳色行當,由「江湖十二腳色」更精細的分工,發展成為「二十家門」。

因為早期昆劇屬於南戲系統,所以它繼承了南戲的角色行當體制,

clip_image004

昆曲《西廂記》

同時兼收北雜劇之長,以生、旦、淨、末、醜、外、貼七行為基礎角色,早期作品《浣紗記》反映了昆劇初創時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戲的七行之外,還借鑒了元雜劇的小末、小旦等設置法,更增設小生、小旦 、小末、小外、小淨五行,共十二行。

明末昆劇興盛期,明刊本《墨憨齋定本傳奇》中,將原以“貼”扮老年婦女改為“老旦”,亦系吸收了元雜劇之分行法。其他角色行當基本同於昆劇初創時期。清康熙時,昆劇角色行當還基本保持了“江湖十二角色”的體制。

乾隆年間,昆劇折子戲最盛,表演藝術有了進一步提高,為刻畫人物而設的角色行當體制,也有了新的突破。《揚州畫舫錄》中有“江湖十二角色”之說,它們是:副末、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謂之“男角色”;老旦、正旦、小旦、貼旦,謂之“女角色”;又有打諢一人,叫做“雜”。後來在南方昆劇中演變為以小生和旦角為主要角色,因之這兩門分得更為細緻。小生行下分:大官生、小官生、巾生、鞋皮生(窮生)和雉尾生五類。旦行則下分:老旦、正旦、作旦(能扮演男孩子)、四旦(刺殺旦)五旦(閨門旦)和六旦(貼旦)六類。但各個昆劇支派有各自的門類。

昆劇的角色分工隨著表演藝術的發展,也越來越細緻。嘉、道間,昆劇角色行當,將原有的“江湖十二角色”,與後來出現更細的分工相結合,在“生、旦、淨、末、醜”五大行當之下,又細分二十小行,稱作“二十個家門”。

在「生」這個家門中,又分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

clip_image005

長生殿

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於年齡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例如《長生殿》的唐明皇、《太白醉寫》中的李白都由大官生扮演;《荊釵記》中的王十朋、《金雀記》中的潘嶽都由小官生扮演。官生與巾生的表演有所不同:巾生飾演風流儒雅的年輕書生,清灑飄逸,歌唱要求真假嗓結合,假嗓成份較大,清脆悅耳;官生在表演上要灑脫大方,大官生更要富於氣派,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結合,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時更高的音域,以洪亮為美。

旦行也細分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實踐中還有一個貼旦,共為七個家門。

正旦一般扮演身份比較貧寒的已婚女子,如《琵琶記》中的趙五娘,《金鎖記》中的竇娥,《貨郎擔》中的張三姑等。正旦在表演上側重樸實大方,在唱法上,咬字噴口都要有較大的力度,音色明亮、寬厚,音量也要求較大。正旦劇碼頗豐富,所扮演各類人物性格均具鮮明特點,為演員提供了寬廣的表演空間。

此外,淨行分 大面與白麵,大面臉譜以紅、黑二色為主,故有“七紅、八黑、三和尚”之說;白麵大多扮演反面人物,除眼紋外,全臉皆塗以白粉,通常又分成相貂白麵、褶子白 面、短衫白麵等,白麵有時也扮正面人物,或無所謂好壞的角色,有時也扮女角等。還有由白麵行中析出的邋遢白麵,除面塗白粉以外,在眼角、鼻窩等處,加上一些黑紋,故名。所扮者大多是下三流角色,又近於插科打諢式的人物。

clip_image006

寶劍記

末行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昆劇老生不分文武,如《寶劍記》的林沖,《麒麟閣》的秦瓊等。末腳所戴鬍鬚也是從黑三到白滿,與老生同。

醜行又分為副(又稱“二面”)和醜兩個家門。其區別是副的面部白塊畫過兩邊眼梢,而醜只畫到眼的中部,副常穿褶子、宮衣、袍,而醜多穿短衣。

昆劇以前的南戲和元雜劇都沒有這樣的行當,由於“副”行的出現,昆劇把醜行的表演範圍,擴大到上層社會的衣冠縉紳之中。所扮演者大多是不正派的文人、奸臣、刁吏、惡訟師、幫閒篾片之類人物,這些角色的共同特點是奸刁刻毒,表裡不一,表演上多強調其冷的一面,稱之為“冷水二面”。

醜行因其面部白塊較副為小,也稱“小花臉”,因其排列於二面之後,也稱“三花臉”,所扮大多是社會地位較低或滑稽可愛的角色,如《尋親記》的茶博士,《漁家樂》的萬家春。昆劇醜腳不分文武,有時扮演武功繁重的身段戲。

醜行和二面一樣,也可扮演婦女,如《風箏誤》年輕的千金詹愛娟,《荊釵記》中的張姑母。醜腳也扮演反面人物,如《十五貫》的婁阿鼠

另有一個應各種群眾角色的“雜”行,是指各種劇中沒有名姓的群眾角色,如車夫、船夫、傘夫、衙役、太監、宮女、龍套等,通常不計為家門。

傳統昆劇職業班社,一般只需十八個演員,俗稱“十八頂網巾”,只有極少數大班社有二十七名演 員。一般班社只要十個家門齊全,就可演出,其他角色可以由家門接近的演員來替代,這十個基本家門被稱為“十大庭柱”,他們是:淨、官生、巾生、老生、末、 正旦、五旦、六旦、副、醜。其中最能決定演出品質的是:淨、老生、官生、正旦四個家門。

昆劇的各個行當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這些程式化的動作語言在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人物心理狀態、渲染戲劇性和增強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獨特的表演體系。

曲牌
昆曲的音樂屬於聯曲體結構,簡稱“曲牌體”。它所使用的曲牌,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一千種以上,南北曲牌的來源,其中不僅有古代的歌舞音樂,唐宋時代的大 曲、詞調,宋代的唱賺、諸宮調,還有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為基礎,兼用北曲套數,並以“犯調”、“借宮”、“集曲”等手法進行創作。

樂器

主要採用嗩吶、三弦、琵琶等等。

崑腔劇本之豐富,在各劇種中首屈一指。舞臺藝術以「摺子戲」為特色,講究口傳心授,民國時期蘇州崑曲傳習所的「傳」字輩學員尚可演出四百多齣摺子戲。由於戰亂和政局動蕩,藝隨人走,今天崑劇傳統劇目的數量急劇減少,保護成為當務之急。

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1956年,浙江崑蘇劇團根據傳奇《雙熊夢》改編的《十五貫》登臺,周恩來在觀看了《十五貫》的演出後做了兩次講話。周恩來 說:「你們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十五貫》有豐富的人民性和相當高的藝術性。」這次搶救救活了崑曲的劇團體制和人事制度。從那時起各地陸續成立的崑劇團,形成了崑曲舞臺的大致格局。

崑曲名劇

職業崑劇團體

在中國大陸現有江蘇省蘇崑劇團(成立於1956年,原名蘇州蘇崑劇團,2001年改名江蘇省蘇州崑劇院)、江蘇崑劇院上海崑劇團、杭州浙江崑劇團(現與浙江京劇團合組浙江京崑藝術劇院)、北京北方崑曲劇院郴州湖南省崑劇團6家崑劇專業藝術團體,以及浙江永嘉崑曲傳習所,被稱為「六團(院)一所」。

典籍

《納書楹曲譜》、《遏雲閣曲譜》、《六也曲譜》、《崑曲大全》、《集成曲譜》、《粟廬曲譜》[7]

藝術特點
昆劇作為一個曾經在全國範圍內有著巨大影響的劇種,在歷盡了艱辛困苦之後,能奇跡般地再次復活,這和它本身超絕的藝術魅力有緊密關係,其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它的音樂上。
昆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
“水磨腔”。這種新腔奠定了昆劇演唱的特色,充分體現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細曲”)中,具體表現為放慢拍子,延緩節奏,以便在旋律進行中運用較多的裝飾性 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現了“贈板曲”,即將4/4拍的曲調放慢成8/4,聲調清柔委婉,並對字音嚴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 究,每唱一個字,注意咬字的頭、腹、尾,即吐字、過腔和收音,使音樂佈局的空間增大,變化增多,其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
相對而言,北曲的聲情偏於跌宕豪爽,跳躍性強。它使用七聲音階和南曲用五聲音階(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長期吸收北曲演唱過程中,原來北曲的 特性也漸漸被溶化成為“南曲化”的演唱風格,因此在昆劇演出劇碼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單支曲牌的摘用,還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況是北曲由一個角色應唱,南曲則由幾個不同的角色分唱。這幾種南北曲的配合使用辦法,完全從劇情出發,使音樂盡可能完美地服從戲劇內容的需要。
從南北曲本身的變化說,尚有“借宮”、“犯調”、集曲“等多種手法。原來聯成一套的曲子,無論南北曲,都有屬於那一宮調的曲子問題,當唱曲要求情緒顯著變 化時,同一宮調內的曲子不能勝任,就可借用其它宮調的合適曲子。如《牡丹亭·驚夢》,先後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調)、[山桃紅](越調)、[鮑老 催](黃鐘宮)、[綿搭絮](越調)。
在演唱技巧上,昆劇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發音,並有“豁”、“疊”、“擻”、“謔”等腔法的區分以及各類角色的性格唱法。音樂的板式節 拍,除了南曲“贈板”將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無論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們在實際演唱時自有許多變化,一切服從於 戲情和角色應有的情緒。
昆劇的樂器配置較為齊全,大體由管樂器、絃樂器、打擊樂器三部分組成,主樂器是笛,還有笙、簫、三弦、琵琶等。由於以聲若遊絲的笛為主要伴奏樂器,加上贈 板的廣泛使用,字分頭、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吳中民歌的影響而具有的“流麗悠遠”的特色,使昆劇音樂以“婉麗嫵媚、一唱三歎”幾百年冠絕梨園。 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適應不同場合,後來也被許多劇種所搬用。
昆劇的音樂屬於聯曲體結構,簡稱“曲牌體”。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約有一千種以上,南北曲牌的來源,其中不僅有古代的歌舞音樂,唐宋時代的大麯、詞調,宋代的 唱賺、諸宮調,還有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為基礎,兼用北曲套數,並以“犯調”、“借宮”、“集曲”等手法進行創作。此外,還有不少宗教歌曲。
昆劇的表演擁有一整套“載歌載舞”的嚴謹表演形式
昆劇表演的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昆劇是一種歌、舞、介、白各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長期的演劇曆 史中形成了載歌載舞的表演特色,尤其體現在各門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體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說話時的輔助姿態和由手勢發展起來的著重寫意的舞 蹈;一種是配合唱詞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動作,又是表達人物性格心靈和曲辭意義的有效手段。
昆劇的戲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繼承了古代民間舞蹈、宮廷舞蹈的傳統,通過長期舞臺演出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說唱與舞蹈緊密結合的經驗,適應敘事寫景的演出場子的 需要,創造出許多偏重於描寫的舞蹈表演,與“戲”配合,成為故事性較強的折子戲。適應了抒情性和動作性都很強的演出場子的需要,創造出許多抒情舞蹈表演, 成為許多單折抒情歌舞劇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劇碼如《西川圖·蘆花蕩》、《精忠記·掃秦》、《拜月亭·踏傘》、《寶劍記·夜奔》、《連環記·問探》、 《虎囊彈·山亭》等。
昆劇的念白也很有特點,由於昆劇是從吳中地區發展起來的,所以它的語音帶有吳儂軟語的特點。其中,丑角還有一種基於吳方言的地方白,如蘇白、揚州白等,這 種吳中一帶的市井語言,生活氣息濃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韻白,極有特色。另外,昆劇的演唱對於字聲、行腔、節奏等有極其嚴格的規範,形成了完整的演 唱理論。
昆劇的舞臺美術包括豐富的服裝式樣,講究的色彩和裝飾的以及臉譜使用三個方面
除了繼承元明以來戲曲角色服裝樣式外,昆劇的有些服裝和當時社會上流行的穿著很為相似。反映在戲上,武將自有各式戎裝,文官亦有各樣依照封建社會階級等級 不同的穿戴。臉譜用於淨、醜兩行。屬於生、旦的極個別人物也偶然採用,如孫悟空(生)、鐘無鹽(旦),顏色基本用紅、白、黑三色。
昆劇藝術經過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經形成相當完善的體系,而這一體系又長期在中國戲曲中佔據獨尊地位,所以昆劇藝術被尊為“百戲之祖”,對整個戲曲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地方戲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藝術養分,其中還留有部分的昆腔戲。

參考文獻

崑曲辭典:http://www.lanyaqushe.com/Dictionary/Default.aspx

  1. 崑曲傳習班教授各項戲曲課程,世界新聞網
  2.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曲藝術. 新華網. 2003-09-27 (簡體中文).
  3. 崑曲六百年. 中央電視台 (簡體中文).
  4. 崑曲大補丸. 台灣崑劇團 (正體中文).
  5. 人民日報. 崑曲聯姻歌舞伎 日歌舞伎大師演繹杜麗娘. 新華網. 2008年05月07日 [2008年11月07日] (正體中文).
  6. 崑 曲 簡 介. 香港城市大學 (繁體中文).

10個心理學故事引出的各種效應

01

1.鳥籠效應
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裏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裏。這就是鳥籠邏輯。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人們會問:“那麼,你要一個鳥籠幹什麼?”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維。所以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麼重要。

 

 

02

2、破窗效應
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
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引爆點”,地上究竟要有多髒,人們才會覺得反正這麼髒,再髒一點無所謂,情況究竟要壞到什麼程度,人們才會自暴自棄,讓它爛到底。
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犯罪其實就是失序的結果,紐約市在80年代的時候,真是無處不搶,無日不殺,大白天走在馬路上也會害怕。地鐵更不用說了,車廂髒亂,到處塗滿了穢句,坐在地鐵裏,人人自危。我雖然沒有被搶過,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記悶棍,眼睛失明,從此結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來談虎變色,不敢隻身去紐約開會。最近紐約的市容和市譽提升了不少,令我頗為吃驚,一個已經向下沉淪的城市,竟能死而復生,向上提升。
因此,當我出去開會,碰到一位犯罪學家時,立刻向他討教,原來紐約市用的就是過去書本上講的破窗效應的理論,先改善犯罪的環境,使人們不易犯罪,再慢慢緝凶捕盜,回歸秩序。
當時這個做法雖然被人罵為緩不濟急,“船都要沉了還在洗甲板”,但是紐約市還是從維護地鐵車廂乾淨著手,並將不買車票白搭車的人用手銬銬住排成一列站在月臺上,公開向民眾宣示政府整頓的決心,結果發現非常有效。
員警發現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乾淨的場合犯罪,又發現抓逃票很有收穫,因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因此員警願意很認真地去抓逃票,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門不敢帶武器,以免得不償失、因小失大。這樣紐約市就從最小、最容易的地方著手,打破了犯罪環結(chain),使這個惡性循環無法繼續下去。

 

 

03

3、責任分散效應
1964 年3月13日夜3時20分,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巴間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當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 啦!救命!救命!”聽到喊叫聲,附近住戶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兇手嚇跑了。當一切恢復平靜後,兇手又返回作案。當她又叫喊時,附近的住戶又打開了電燈,兇手又逃跑了。當她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兇手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將她殺死在樓梯上。
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她大聲呼救,她的鄰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事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 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對於責任分散效應形成的原因,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發現: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確實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罪惡感、內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這種局面,這是心理學家正在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04

4、帕金森定律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準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05

5、暈輪效應
俄國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暈輪效應的作用吃了大苦頭。他狂熱地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並且和她結了婚。娜坦麗容貌驚人,但與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
當普希金每次把寫好的詩讀給她聽時。她總是捂著耳朵說:“不要聽!不要聽!”相反的,她總是要普希金陪她遊樂,出席一些豪華的晚會、舞會,普希金為此丟下創作,弄得債臺高築,最後還為她決鬥而死,使一顆文學巨星過早地隕落。在普希金看來,一個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種現象被稱為暈輪效應。
所謂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
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
比如有的老年人對青年人的個別缺點,或衣著打扮、生活習慣看不順眼,就認為他們一定沒出息;有的青年人由於傾慕朋友的某一可愛之處,就會把他看得處處可愛,真所謂“一俊遮百醜”。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其錯誤在於: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個別特徵,習慣以個別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以點代面;第二,它把並無內在聯繫的一些個性或外貌特徵聯繫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徵必然會有另一種特徵;第三,它說好就全都肯定,說壞就全部否定,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
總之,暈輪效應是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的認知障礙,我們在交往中要儘量地避免和克服暈輪效應的副作用。

 

 

06

6、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係,設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週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
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著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係,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讚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也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07

7、習得性無助實驗
習得性無助效應最早有奧弗米爾和西裏格曼發現,後來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被廣泛探討。
簡單地說,很多實驗表明,經過訓練,狗可以越過屏障或從事其他的行為來逃避實驗者加於它的電擊。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預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且不可控制的電擊(如電擊的中斷與否不依賴于狗的行為),當狗後來有機會逃離電擊時,他們也變得無力逃離。而且,狗還表現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現出這種狀況,是由於在實驗的早期學到了一種無助感。也就是說,它們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在每次實驗中,電擊終止都是在實驗者掌控之下的,而狗會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外界的控制,從而學到了一種無助感。
人如果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就成為了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哀。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把自己的眼光在開闊一點,看到事件背後的真正的決定因素,不要使我們自己陷入絕望。

 

 

08

8、證人的記憶
證人,在我們的認識裏,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
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證人對他們的證詞的信心並不能決定他們證詞的準確性,這一研究結果令人感到驚訝。心理學家珀費可特和豪林斯決定對這一結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了考察證人的證詞是否有特別的東西,他們將證人的記憶與對一般知識的記憶進行了比較。
他們讓被試看一個簡短的錄像,是關於一個女孩被綁架的案件。第二天,讓被試回答一些有關錄像裏內容的問題,並要求他們說出對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後做再認記憶測驗。接下來,使用同樣的方法,內容是從百科全書和通俗讀物中選出的一般知識問題。
和以前發生的一樣,珀費可特和豪林斯也發現,在證人回憶的精確性上,那些對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實際上並不比那些沒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對於一般知識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信心高的人回憶成績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們對於自己在一般知識上的優勢與弱勢有自知之明。因此,傾向於修改他們對於信心量表的測驗結果。一般知識是一個資料庫,在個體之間是共用的,它有公認的 正確答案,被試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們會知道自己在體育問題上是否比別人更好或更差一點。但是,目擊的事件不受這種自知之明的影響。例如,從總體上 講,他們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別人在記憶事件中的參與者頭髮顏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09

9、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實驗 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
其實,這個名單並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
8 個月後,再次智慧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跡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習慣上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為一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為,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後淪為社會的不良分子。儘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同時這也給教師敲響了警鐘。

 

 

10

10、虛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
我們通常都會相信,我們的愛好與大多數人是一樣的。如果你喜歡玩電腦遊戲,那麼就有可能高估喜歡電腦遊戲的人數。你也通常會高估給自己喜歡的同學投票的人數,高估自己在群體中的威信與領導能力等等。你的這種高估與你的行為及態度有相同特點的人數的傾向性就叫做“虛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會影響你的這種虛假 同感偏差強度:
(1)當外部的歸因強於內部歸因時;
(2)當前的行為或事件對某人非常重要時;
(3)當你對自己的觀點非常確定或堅信時;
(4)當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學習受到某種威脅時;
(5)當涉及到某種積極的品質或個性時;
(6)當你將其他人看成與自己是相似時。

有色寶石之石髓系列

图片

所謂有色寶石(colors stone) 就是鑽石以外的的天然寶石,皆稱為有色寶石,而為人們用來做裝飾的就有近百種。有色寶石由於有多種色彩,比起鑽石更為活潑、俏麗,作為裝飾物能有多種搭配選擇,在珠寶界自有其市場及地位,近年深受珠寶玩家的青睞。

其實,紅色、藍色的寶石,並非只有紅藍寶,紅碧璽(Rubiltt)、紅尖晶石(Red Spinel)、都是非常美麗的紅色寶石。丹泉石(tanzanite)、 堇青石(iolite)也都是非常像藍寶的藍色寶石。

鑽石等級看所謂的4 C,(1)color顏色(2) clarity淨度 (3) cutting切割 (4) carat重量,有色寶石亦同,只是有色寶石之顏色、瑕疵沒有像鑽石有較細緻的分級,尤其同種寶石的顏色,大部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例如﹕紅寶石鮮紅最佳,但微帶紫紅及微帶粉紅,何者為佳?

日本喜歡帶紫紅、台灣喜歡帶粉紅,所以很難論斷,端看個人需要如何搭配或喜好。不過既然稱之有色寶石,當然顏色才是價位取決的首要條件,至於切割,一般有色寶石都是橢圓、多面式切割,也有長方形切割(一般祖母綠的切割)及蛋面切割,其中蛋面切割一般是因為寶石本身內含雜質較多,即使做寶石切割,也無法顯現折射火花,另一種則是為了顯示出其特有現象,例如﹕星石、貓眼石(所謂現象石),才切割成蛋面。一般蛋面切割寶石,品質較差,但是蛋面切割之現象石則不同,只要品質佳,甚至貴過同種寶石切割的價格。

 

 

石髓總覽 Chalcedony

稱作石髓(Chalcedony)是較學理性的稱呼,實際上這裏要介紹的,就是商業上常統稱為瑪瑙(Agate)的隱晶質石英系統.也就是說,從學理上,所有呈三方晶系的隱晶質(Cryptocystalline)的,且成份為二氧化矽的礦物,應該都稱為石髓(Chalcedony).只是在商業上,較不講究,常將這一類礦石統稱為瑪瑙類(Agate).

石髓類其實是地表上最常形成的礦石,世界各地皆有出產,也因此,由於所含的顯色元素不同,生成方式不同,石髓類的礦石呈現了最多彩多姿的外形.

根據外形來分類的話,具有彎曲狀紋路者稱為瑪瑙(Agate),質地純粹,顏色統一的石髓稱為玉髓,外表形成似樹枝或苔蘚狀紋路者稱為苔蘚瑪瑙(Moss Agate),紋路平直者稱為縞瑪瑙(Onyx),以斑點狀為主要外形者稱為碧玉(Jasper),另外還有各種因置換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石髓.

瑪瑙(Agate)

玉髓(Chrysoprase,Blue Chalcedony,Carnelian,Sard)

苔蘚與樹紋瑪瑙(Moss Agate,Dendritic Agate)

縞瑪瑙(Onyx)

碧玉(Jasper)

因置換作用而形成的石髓

瑪瑙概說 Agate

成份:二氧化矽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隱晶系)

硬度:7

光學性質:折射率1.53-1.54,具雙折射0.004

比重:2.61

產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介紹

較為狹義的瑪瑙,指的其實是具有彎曲狀紋路的石髓.

石髓系列其實與水晶有極緊密的關係,因為兩者的成份相同,不同點僅在其晶形.

石髓是呈三方晶系的隱晶系,與水晶三方晶系的顯晶系外形不同.因此,瑪瑙不會形成像水晶般的晶柱狀,而是類似沈積岩的形式,由於環境中顯色物質的變化,外形上形成彎曲狀的條紋式紋路.

clip_image002[3]

瑪瑙的彎曲紋路

clip_image004[3]

從這串瑪瑙手珠可見常見的瑪瑙色澤及紋路.

其實水晶與瑪瑙,只要環境稍有變化,兩者就有可能相互轉換,因此,常見兩者交互共生.以瑪瑙為外壁,紫水晶為內裏的紫晶洞就是很好的例子.

瑪瑙是石髓系列中較為常見的品種,因此,其價格的高低,端視紋路是否美觀,顏色是否討喜而定.

一般的瑪瑙呈黑藍色,外觀上並不夠亮麗,加上瑪瑙本身多孔隙的特性,因此,常經染色處理使其較為美觀.

原石與晶體

瑪瑙屬三方晶系,隱晶質.

瑪瑙屬隱晶質,原石呈塊狀,不顯晶形,常與或大或小的水晶晶簇共生,原石上則有瑪瑙自有的條紋狀紋理.

仿製與合成 想要仿製瑪瑙狀的紋路,其實從商業上考量是絶對無意義,不合成本的,因此不會有仿製品.

優化處理 常經染色處理.

玉髓概說Chrysoprase,Blue Chalcedony,Cornelian,Sard

成份:二氧化矽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隱晶系)

硬度:7

光學性質:折射率1.53-1.54,具雙折射0.004

比重:2.61

產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介紹

其實在英文名稱上,這些寶石的名稱是完全不同的,但國內均稱為某某玉髓,那我就一起介紹.

這些玉髓類寶石,是根據顏色將其做細項分類的,綠色的綠玉髓(Chrysoprase),藍色的藍玉髓(Blue Chalcedony),橘紅色的光玉髓(Cornelian),紅色的紅玉髓(Sard).

玉髓其實是一種瑪瑙,只是其質地較純,顏色較鮮艷,沒有如一般瑪瑙所具有的條紋.

clip_image006[3]

光玉髓,綠玉髓,藍玉髓,這些樣本上仍有紋路及斑點,稱不上寶石級.

clip_image008[3]

呈蘋果綠色的寶石級綠玉髓.

玉髓類寶石最常與玉(Jade or Jadelite)混淆,兩者的外表有點相像,但仔細觀察其細部質地,可看出玉髓類較平滑,而玉較有與其他礦石相雜的紋理.

綠玉髓(Chrysoprase)主產於澳洲,因此,市面上也常稱其為澳洲玉(Austria Jade),這其實是很不精確,易使人混淆的商業名稱,有人甚至會誤會其是假玉.

實際上,綠玉髓可是玉髓類價格最高的一種寶石,顏色呈深淺不一的綠色,有些呈蘋果綠,有些呈蔥綠色.

綠玉髓雖屬石髓類,但其礦物級的原石紋理,不似一般瑪瑙成條紋狀,而是呈褐色斑紋.

藍玉髓(Blue Chalcedony)是蠻受歡迎的寶石,呈灰藍色,價格高者色深鮮艷,質地透.

市面上有種稱紫玉髓的寶石,其實也該歸為藍玉髓的偏紫色品種.

台灣所產的台灣藍寶,有人稱其為藍玉髓,其實較精確的名稱應為矽孔雀石石英,顏色較偏飽和的藍綠色,與常見的藍玉髓不同.(請參考矽孔雀石一文)

clip_image010[3]

寶石級的藍玉髓.

clip_image012[3]

印度所產的血石,可明顯看出氧化鐵所形成的血斑.

光玉髓(Cornelian)呈橘紅色,紅玉髓(Sard)呈深紅色,不過,市場上的光玉髓與紅玉髓大多經過染色處理.以光玉髓與紅玉髓來說,並沒有很精準的顏色區分,一般較偏橘紅色的稱光玉髓,顏色較偏棕紅色的稱紅玉髓,不過兩者也常常混稱,實在說起來,並不須要太在意.血石(Bloodstone)其實該被視為綠玉髓的一種,主產於印度,深綠色的外表上具有因氧化鐵而形成的紅色斑點,此紅色血斑曾被認為代表耶穌的聖血,而將其視為聖石.

玉髓類的寶石,其估價要注意其質地,越透越佳,顏色越深越鮮艷,價格會越高.等級到寶石級的價格,都會比一般瑪瑙高上許多,不可等一視之.

原石與晶體 玉髓其實是質地較一致,沒有條紋的瑪瑙,原石外型呈塊狀,無晶形.

仿製與合成 應無仿製與合成品.

優化處理 常經染色處理.

苔蘚與樹紋瑪瑙 Moss Agate,Dendritic Agate

成份:二氧化矽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隱晶系)

硬度:7

光學性質:折射率1.53-1.54,具雙折射0.004

比重:2.61

產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介紹

由於在外形上具有類似樹枝狀紋路,或蘚苔狀紋理,因而被稱為樹紋瑪瑙(Dendritic Agate)或苔蘚瑪瑙(Moss Agate).

這類型石髓的本體色常呈透明色,有時會被認為屬於水晶一類,但實際上,這類型石髓並不會結成像水晶般的晶柱,分類上歸於石髓較正確.

clip_image014[3]

樹紋瑪瑙

clip_image016[3]

稱為水草玉的苔蘚瑪瑙

顧名思義,樹紋瑪瑙的紋路即像樹枝葉狀,常為白底,而有黑色樹狀紋理.

苔蘚瑪瑙的紋路顏色變化較多,常見繽紛的紅綠色,紋路似糾纏的苔蘚類.

台灣東部所產的,一種商業上稱為”水草玉”的雅石,其實就是苔蘚瑪瑙的一種.

clip_image018[3]

美國蒙大拿州所產的瑪瑙,也該歸為此類.

原石與晶體

苔蘚瑪瑙屬石髓的一種,為三方晶系隱晶質,原石呈塊狀,不顯晶形,其上有苔蘚瑪瑙所具有的樹枝狀或苔蘚狀紋理.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

優化處理 有可能經染色處理.

縞瑪瑙概說 Onyx

成份:二氧化矽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隱晶系)

硬度:7

光學性質:折射率1.53-1.54,具雙折射0.004

比重:2.61

產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介紹

縞瑪瑙(Onyx)原指紋路平直的石髓,但現多為黑瑪瑙代稱.

石髓的紋路若呈似一般瑪瑙的條紋帶狀,但帶狀條紋呈平直排列者,稱為縞瑪瑙.

由於外型成一層層,不同顏色的色層,縞瑪瑙常被做為浮雕之用,雕刻家將兩層(或三層)的縞瑪瑙片,刻除上層的部份,以底層做為背景.

若縞瑪瑙的本體色呈紅色,則稱為紅縞瑪瑙(Sard Onyx).

但實際上做為浮雕的縞瑪瑙常將底層染為黑色,與上層淡色(常為白色)的主體雕刻成強烈對比.現今,Onyx此詞大多指的是純黑色瑪瑙.此種黑瑪瑙,大量地用在飾品上,以營造出穩重的質感.

原石與晶體 縞瑪瑙為石髓類,屬三方晶系隱晶質,原石呈塊狀,不顯晶形,其上具有平直的紋理.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

優化處理 黑瑪瑙可以假定其均經染色處理.其常見的處理方式為糖液法(Sugar Treatment).將瑪瑙泡在温糖水中,再浸入硫酸,使糖份轉為黑色碳粒,以染黑瑪瑙.

碧玉概說 Jasper

成份:二氧化矽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多晶系)

硬度:7

光學性質:折射率1.53-1.54,具雙折射0.004

比重:2.61

產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介紹

碧玉原指具點狀斑紋的石髓,但現常代稱難以分類的石髓種類.

從學理上的分類來說,由於結晶大小問題,有些寶石學家會將碧玉獨立於石髓外,自成石英系統中的一類,如此,石英系統就分為三大類,顯晶系者(水晶),隱晶系者(石髓),以及結晶大小介於顯晶與隱晶兩類之間的碧玉.

但這裏的分類,為求簡化起見,則把碧玉歸為石髓類.

clip_image020[3]

紅碧玉是市面上較常見的碧玉.

clip_image022[3]

豹紋石的外型酷似豹皮.

碧玉名稱(Jasper)在希臘文中的原義是”斑點狀的石頭”,所以石髓中,紋路呈斑點狀者,全歸類為碧玉.

不過從外型來區分,由於碧玉的結晶較一般石髓大,因此形成不透明的外型,所以,呈不透明的石髓者,也均歸類為碧玉.

符合碧玉-斑點狀原意的石髓,市場上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海洋碧玉(Ocean Jasper)是較新近開發出來的石髓,主產於馬達加斯加島,米黃色的本體色上,有著紅色與綠色斑點,外型相當搶眼亮麗.

豹紋碧玉(Leopard Skin Jasper),亦稱豹紋石,斑點的顏色與分佈似豹皮而得名.

大麥町石(Dalmatian),為白色的本體色,其上有黑色的斑點,外型極似大麥町犬的毛皮而得名.

不過,市場上也常見許多雖不具斑點紋路,但應歸類為碧玉者.

clip_image024[3]

刻成大麥町犬外型的這種石材,就稱大麥町石.

clip_image026[3]

紅黑色的碧玉.

最常見稱為碧玉者呈不透明的深紅色,其上有黑色紋路,常被稱為紅碧玉(或紅磚玉).

另外,外型呈紅黑交雜的碧玉,國內稱為總統石,實際上就是種紅黑色的碧玉.

幾年前曾相當流行的一種,稱為木紋石的雅石,也是碧玉的一種.

除了列出的數個種類之外,其實石髓還有相當多種類,該被歸類為碧玉類,無法一一列出.

火瑪瑙(Fire Agate)主產於墨西哥,其基本結構與碧玉相同,均呈半球狀.

clip_image028[4]

木紋石.

clip_image030[4]

火瑪瑙是石髓類最為高價的寶石,其價格視其火彩亮麗與否而訂.

而由於其內的氧化鐵,讓其內有不同顏色的反光,使得火瑪瑙內,產生彩虹色的火光,近似蛋白石的變彩,使得火瑪瑙成為石髓中,最受人歡迎,價格最高的一個種類.

碧玉其實展現了各式各樣的紋理,其價格如何端看外型美觀與否,實際上是個人觀感問題.

原石與晶體 碧玉屬三方晶系多晶質,原石成塊狀,無固定晶形.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

優化處理 碧玉類的石髓有可能經染色處理,但不常聽聞.

置換作用而成的石髓

成份:二氧化矽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隱晶系)

硬度:7

光學性質:折射率1.53-1.54,具雙折射0.009

比重:2.61

產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介紹

置換作用是常發生的地質作用,而有多種石髓也是因此作用而產生.

矽其實是地層中最為豐富的元素,也因此,埋在地層中的有機體化石,或其他礦物,常被二氧化矽所置換(Replace),而形成具有原本化石/礦物的外型,而本質已被 矽化的寶石.這種作用也稱為假型(Pseudomorph).

要準確地說,由二氧化矽的置換作用所形成的礦物,其成份不見得完全是隱晶系的石髓,有時還會有顯晶系的水晶,甚至還會有部份形成非晶質的蛋白石.

clip_image032

矽化木上具有木頭狀紋理.

clip_image034

虎眼石上還能看出層層青石棉原本的結構.

但為求簡化起見,這裏把這類由二氧化矽置換的礦物全歸類為隱晶質的石髓,只要能了解,其成份可能有多種石英系統內的礦物所組成即可.

以置換作用而形成的石髓,在市面上較常見的有矽化木(Petrified Wood),虎眼石(Tiger-Eye),瑪瑙化動物骨,瑪瑙化珊瑚等.

矽化木是埋藏在地底的木頭,被二氧化矽的成份置換,形成了外表紋路像木頭,但內部已完全石質化的雅石.矽化木的顏色就是原本木材的顏色,較常見的有米色與深棕色相雜者.

虎眼石是青石棉被二氧化矽置換後,所形成的礦物.由於原本青石棉的纖維質,是以規則的形狀排列,被置換後,虎眼石呈現了特別的光彩效應,有點類似貓眼效應,但是以整塊整塊區域產生光彩,不似貓眼光亮而細直.

一般而言,虎眼石的顏色呈金黃色,而若是呈藍色者,有時特別稱為鷹眼石(Hawk-Eye),另外一種紅色的虎眼石,則應是其他顏色虎眼石以熱處理而形成的顏色.

clip_image036

瑪瑙化的恐龍骨,拋光後,其上可看出骨頭的紋理.

clip_image038

呈花狀斑紋的瑪瑙化珊瑚,被稱為菊花玉.

古生動物的骨頭,若在地層中被二氧化矽置換,則維持了骨頭原本的紋理,但又有了石英的高硬度.美國有些化石產地,就有這類型的矽化骨產出,將其打磨拋光後,呈現了骨頭內的結構紋理,相當漂亮.

根據一些產地人士說明,這些骨頭開採出的原石相當大,因而判斷其應是恐龍的骨頭, 經矽化後所形成的寶石.

台灣東海岸,產出許多稱為菊花石的雅石,外表紋路為相疊的圓形花狀紋,這其實是珊瑚化石被二氧化矽取代後,保留珊瑚內部紋路而形成的,是非常受歡迎的雅石.

原石與晶體 此種置換的石髓,其本質上屬三方晶系隱晶質.但由於其為置換作用所產生,石髓成份取代原本礦物或化石的成份,因此,原石外形為被取代物的外形,如矽化木即呈木頭狀,矽化骨呈骨狀,瑪瑙化珊瑚呈珊瑚突起狀,虎眼石呈塊狀.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

優化處理 有可能經染色處理,但不常見.

黑曜岩概說 Obsidian

成份:二氧化矽

晶體結構:非晶質

硬度:5

光學性質:折射率1.48-1.51,單折射

比重:2.35

產地:有火山活動的地區.美國,日本,前蘇聯,墨西哥,厄瓜多爾,瓜地馬拉.

介紹

雖然是很廉價的礦物,黑曜岩的一些特殊型式也使其在珠寶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把黑曜岩稱為火山琉璃或是火山玻璃,對於其本質可能比較容易解釋.當矽土被高温燒熔,會形成透明的液狀,降温後形成透明塊狀的二氧化矽,就是玻璃.買寶石的人,都很怕自己買到人造玻璃做的假寶石,但實際上,黑曜岩就是玻璃,只是它是由於火山運動加熱矽土所成的,是天然形成的玻璃.

clip_image040[4]

彩虹黑曜岩的彩虹光相當特別,價格也相當低廉.

clip_image042[4]

老實說,我可沒法子確定這顆綠曜岩是否真是天然的火山玻璃.不過,儘可能把價錢壓低就是.

純以成份而言,玻璃與水晶的成份是一樣的,均是二氧化矽.但是玻璃是急速冷卻所形成的,來不及結成晶形,因此是非晶質,與三方晶系的水晶在晶系上是不同的.這使得黑曜岩呈單折射,而水晶系統則成雙折射的分別.

雖然其本質是玻璃,但隨著形成環境中,不同成份雜質的混合,黑曜岩所產出的形式,可是多采多姿的.

一般常見的黑曜岩呈深黑色,基本上稱不上有商業價值.

現在市面上較常見用做寶石飾物的黑曜岩,是其上帶有眼狀的暗彩紋路者,稱為彩虹黑曜岩.彩虹黑曜岩的彩虹眼通常會隨著觀視角度變化而若隱若現.

另外綠色的黑曜岩又稱為綠曜岩,是相當不錯的綠色寶石代用品.

一種較少見的黑曜岩內,雜了金屬狀的內含物,使其呈現或金黃或銀白色的光澤,稱為Golden Sheen Obsidian或Silver Sheen Obsidian .

較常用做雕刻的素材者有兩種.雪花黑曜岩(Snowflake Obsidian)是黑底白斑者,強烈的對比使其相當搶眼.桃紅黑曜岩(Mahogany Obsidian)較少見,其外表是紅黑色相雜的形式.這些不同的顏色均是黑曜岩在形成時,不同成份元素滲雜其中的結果.

clip_image044

雪花黑曜岩較常見於市面上.

clip_image046

桃紅黑曜岩較少見,一般也拿來做雕刻材料.

說起來,黑曜岩是產量極大,相當廉價的寶石礦物.因此,購買時,儘量挑選具有特色者,並且儘可能把價錢壓低.

原石與晶體 黑曜岩為非晶質,是天然玻璃,不呈現晶形,開採出來的原石即成塊狀.

仿製與合成 黑曜岩就是玻璃,就算商家拿玻璃來賣,也無從分辨起.不過,具有特殊效應的彩虹眼,特殊內含物,特別斑彩者,其仿製根本不合成本,應該不會有人造品.

優化處理 相當難想像.

金綠玉概說 Chrysoberyl

成份:氧化鈹鋁

晶體結構:斜方晶系

硬度:8.5

光學性質:折射率1.74-1.75,具雙折射0.009

比重:3.71

產地:前蘇聯烏拉爾,斯里蘭卡,緬甸,巴西,辛巴威,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中國

介紹

金綠玉系列中,有著兩種在寶石界中極為特殊的光學性質,變色(Color Change)及貓眼效應(Cat Eye).代表性寶石分別為亞歷山大變石(Alexandrite)及貓眼石(Cat-Eye).

據說由於在俄皇亞歷山大生日那天被發現,變石因而被冠上亞歷山大之名.

變石所呈現的綠色和紫紅色剛好是俄國皇家的代表色,所以被認為象徵了俄國的精神.

由於其礦源在近來已幾近耗竭,因此,質優的變石價格極高,是與剛玉系列比肩的貴重寶石.

變石的所謂變色性質,指的是當變石在日光下,顏色是綠色,而在人造光下,顏色則呈現暗紫紅色.

clip_image048

clip_image050

亞歷山大貓眼石.蠻經濟實惠的吧,一顆寶石將兩種特性一起介紹了.左邊的圖是在 日光下的顏色,右邊的則是在手電筒的光之下的變色效果,實際上人造光下的顏色沒有那麼紅,而日光下的顏色則要再綠一點.

clip_image052

貓眼石

這種變色特性聽起來很神奇,實際上也是有簡單的科學原理存在的.

當一般白光透過變石時,基本上會有兩種頻率波長的光被放射出來,分別為紅色頻率光與綠色頻率光,但是日光本身的綠色成份較多,因此變石所放射出來的光,綠色光的成份較多,紅色光的部份較弱,因此呈現出綠色.

而當使用燈泡或蠟燭光照射變石時,由於光源本身富有較多成份的紅色光,使得變石放射出來的紅色光與綠色光比例相當,兩色混合,便成了在人造光源下的暗紫紅色效果.

其他系列的寶石也有些變種具有這種變色性質,較常見的有屬石榴子石系列,剛玉系列的變色變種.

至於貓眼效應在許多寶石內都存在著,但是能被直接稱為貓眼石(Cat-Eye)的寶石,只能是金綠貓眼.這不僅只是因為金綠玉的價格較高,金綠玉的貓眼效應,確實較其他多數具貓眼效應的寶石清晰.

貓眼的形成,從物理性觀點來看,是由於寶石內,有著同一方向的平行絲狀結構.在與此絲狀結構垂直的方向,當光源移動致使每條絲狀結構均有一亮區時,亮區連接起來便成一條貓眼光.

貓眼石的貓眼效應,越細越亮越筆直,價值越高.

市面上常見的貓眼石飾品,其實都是人造玻璃貓眼,貓眼光當然清晰筆直.金綠玉基本上都是綠,黃,褐三種顏色混雜的顏色,而若是其他五彩繽紛顏色的貓眼,可以直接斷定並非金綠玉貓眼.

不具變色性,也不具貓眼特性的金綠玉自然也有,價格也不低,畢竟金綠玉的硬度高達8.5,黃綠色的色澤也蠻討喜,極適合用在首飾上.

clip_image054

金綠玉的晶體寶石

原石與晶體

金綠玉呈斜方晶系.

金綠玉晶體呈斜方椎狀,常有三連晶的雙晶構造.

仿製與合成

亞歷山大變石基本上常見的人造代用品並非是與金綠玉相同成份的合成品,而是以人造剛玉的變石型代替.

變石型人造剛玉的顏色與亞歷山大變石並不相同,不是由綠色變暗紅色,而是由藍綠色變紅紫色,因而可以直接從顏色將其判別出.

不過,也有在自然光下,呈現綠色的人造亞歷山大變石,因此,不能只據顏色便斷定為天然品.

clip_image056

clip_image058

合成的亞歷山大變石(剛玉型)戒指.說起來,這個戒指是有歷史的.它是我外婆留給媽媽的.當初我發現它有變色效應時,以為憑空賺到幾百萬(這顆看起來有十幾克拉),之後,根據顏色,我才確定是合成剛玉型的亞歷山大變石,唉唉.....

優化處理 不明

鋰輝石概說 Spodumene

成份:矽酸鋰鋁

晶體結構:單斜晶系

硬度:7

光學性質:折射率1.66-1.67,具雙折射0.015

比重:3.18

產地:巴西,馬達加斯加,緬甸,美國,加拿大,前蘇聯,墨西哥,瑞典.

介紹

鋰輝石是具有相當獨特色彩的寶石.

鋰輝石系列中,較常見用於珠寶首飾者,有兩種顏色.呈粉紅色的紫鋰輝石(Kunzite或稱孔賽石),及綠色的翠綠鋰輝石(Hiddenite).

紫鋰輝石(Kunzite)之名,是由美國早期,相當著名的寶石礦物學家George Frederick Kunz之名而來.其色澤粉紅微帶點紫,是因錳離子而產生的色彩.

clip_image060

紫鋰輝石呈特殊的淡紫紅色,其色調在有色寶石中,是相當特殊而受喜愛的.

紫鋰輝石另外有”夜晚的寶石(Evening Gemstone)”的稱號,這稱號倒不涉及什麼樣浪漫的傳說,而是來自其一個要命的特性,也就是,若其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之下,其色彩會漸漸變淡.因此,紫鋰輝石所做成的首飾只適合在夜晚的時候配戴,才被稱為夜晚的寶石.

clip_image062

翠綠鋰輝石的色澤其實也蠻漂亮的.

翠綠鋰輝石(Hiddenite)之名由其發現者之名而來,其綠色來自鉻離子,較紫鋰輝石少見.

鋰輝石系列具有相當強的解理,因此,較常將其做階式切割,以減少解理面的曝露.

與其他有色寶石相同,鋰輝石的色彩越濃烈,其價格越高.

雖然具有些商業上的缺點,但紫鋰輝石優雅的淡紫粉紅色,在有色寶石中較為少見,也使其具有一定的市場.

原石與晶體 鋰輝石呈單斜晶系.結晶外型呈平板狀,常見較大晶體,但晶型常不完整.

仿製與合成 不明

優化處理 不明

鋯石概說 Zircon

成份:矽酸鋯

晶體結構:正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93-1.98,具雙折射0.059

比重:4.69

產地: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高棉,越南,澳洲,巴西,奈及利亞,坦尚尼亞,法國

介紹

鋯石有許多寶石學上有趣的特性,是蠻有意思的寶石.

鋯石在寶石學上較著稱的特性,有高折射率,強色散性,幅射變晶,強雙折射,高比重等.由於與鑽石相近的金剛光澤與火彩,鋯石常有意無意地被當做鑽石的代用品.當寶石的折射率越高時,光線會在寶石內不停反射,而呈現極為明亮的效果.在天然寶石中,鋯石的折射率僅次於鑽石,因而呈現出如金屬般的金剛光澤.

clip_image064

這顆白色鋯石其實因具有不少內含物而不夠亮麗,很難將其與鑽石相提並論,不過,用放大鏡從其頂面看過去,可看到明顯的雙折射重影,在這特點上,算是不錯的樣本.

寶石的火彩指的是其色散性,也就是如三稜鏡般,將白光分解成七彩光的能力,色散性越高,寶石上越能看見七彩繽紛的顏色.這個特性的數值大小上,鋯石與鑽石相近.

鋯石較受人喜愛的顏色,有白色,藍色與橘色.白色鋯石近似鑽石自不待言.

clip_image066

這是顆非常漂亮的藍鋯石,其高折射率使得寶石相當明亮,且可在其上看到不同顏色的火彩,

藍色鋯石則通常是由黃褐色鋯石加熱而成,但是此種優化處理所形成的藍鋯石,其顏色與其他寶石的優化處理相較而言不太穩定,有可能在長久配戴後,顏色漸漸偏回黃褐色,此時若再將其加熱,則還會再變回藍色.

另外,鋯石還有一種極為特別的品種,產於錫蘭的綠色鋯石,被稱為幅射變晶鋯石,其特性一直被寶石學家討論研究.

由於成份中含微量放射性元素,使幅射變晶鋯石產生由高質鋯石變為低質鋯石的結構性變化.

高質鋯石的晶形完整,但若長年累月被其內的放射性元素轟擊,其晶形會被破壞,轉變為低質鋯石.其物理常數,諸如比重,折射率等,也會因而有很大的變化.

在寶石鑑別上,鋯石強烈的雙折射特性使其成為極易鑑定的寶石之一.

若用放大鏡從鋯石頂面看過去,可看到背面刻面有重影的現象,這就是其強烈的雙折射所致.

另外,鋯石的比重較其他寶石為大,拿在手上常可感覺較同體積的寶石來得沈重.

鋯石的硬度雖高達7.5,但其結構易碎,若以放大鏡觀察其切面,常可在邊緣觀察到其切面破損.

clip_image068

橘色鋯石也是相當受歡迎的寶石.

原石與晶體

鋯石為四方晶系.

鋯石原石常呈四方雙椎狀,基本外型有點像等軸晶系的八面體,但仔細觀察,八面體的面均為平面,但四方雙椎的面上常有層次分別.

有些鋯石晶體則有較長的柱面,與等軸晶系八面體較易區分.

clip_image070

呈四方雙椎狀的鋯石晶體,可見短柱面.

仿製與合成 沒聽過鋯石有合成或仿製的,倒是鋯石常被拿來仿製鑽石,但若可觀察到其背面重影,自然可與單折射的鑽石分別開.

優化處理 黃褐色鋯石常加熱製成藍鋯石

黃玉概說 Topaz

成份:羥基矽酸氟鋁

晶體結構:斜方晶系

硬度:8

光學性質:折射率1.62-1.63,具雙折射0.01

比重:3.54

產地:巴西,美國,斯里蘭卡,緬甸,前蘇聯,澳洲,塔斯馬尼亞,巴基斯坦,墨西哥,日本,非洲

介紹

雖然被譯名為黃玉,實際上黃玉(Topaz)是個具有多種顏色的寶石系統.

黃玉顏色有黃色,藍色,粉紅色,綠色,無色.摩斯硬度表以黃玉的硬度定為八,基本上較其他大多數寶石的硬度為高,也使其常用在珠寶業上.但黃玉在垂直C軸(長軸)方向上具有強解理,在這個方向上可能較易斷裂,鑲嵌或加工時須特別注意.較早期時,出現在市場上的黃玉大多是黃色的,黃色黃玉與相對售價較便宜的黃水晶顏色相近,因此,也有黃水晶冒用黃玉的名稱出售.由於黃色黃玉具有高硬度與較高的折射率,還一度被視為黃色寶石的代表.

clip_image072

黃色黃玉在市面中較少見.實際上商家寧可用顏色相近的黃水晶代替.

clip_image074

市面常見的黃玉其實是像圖中的淺藍色黃玉,這種寶石,可以直接假定其經過熱處理.

然而由於市場上對於藍色黃玉的需求大量增加,現今市面上的黃玉品種,反而常見藍色者.

實際上天然的藍色黃玉較少見,但若將無色的黃玉以加熱或幅射處理,可使其變為藍色,外表非常清澈美觀.

這種經熱處理過後的藍色黃玉由於產量大,使其成為現今市面上,價格最便宜的寶石之一.

在外表上,藍色黃玉非常接近海藍寶(Aquamarine),加上其較低的價格,常被用為海藍寶的代用品.

藍黃玉的藍色在名稱上也有相當有趣的分別.

有些稱為倫敦藍(London Blue),有些稱為瑞士藍(Swiss Blue),其實從成份上來說,兩者應該是相同的.倫敦是霧都,其天空常帶點灰濛濛的感覺,因此倫敦藍就是指藍黃玉的藍色較暗,帶點灰.而相反的,瑞士的空氣清新,天氣晴朗明亮,瑞士藍就是指藍黃玉呈亮藍色.通常被稱為瑞士藍者,其價格要較倫敦藍高點.粉紅色的黃玉極為少見,價格也極高,可用黃色黃玉加熱產生.天然的綠色黃玉相當稀有,市場上出現的商品大多以被覆(Coating)的優化處理產生.現今市面上的黃玉大多是呈藍色者,繼續稱其為”黃”玉可能會引起混淆,因此國內商家大多採用大陸的譯名,稱藍色黃玉為拓拔石(音譯).

clip_image076

帶粉紅色的黃玉 ,完全粉紅色的黃玉價格相當高,這顆只能算是微帶粉紅的黃色黃玉.

原石與晶體

黃玉屬於斜方晶系.

黃玉晶體常呈完整的斜方柱,橫切面呈菱形.柱面上常有平行C軸的生長紋理.

另外,由於黃玉具有完全解理,晶體上常見垂直C軸的初始解理,這也使得黃玉晶體常只有一個頂端,另一端因完全解理而斷裂.

clip_image078

黃玉的晶體,上方可見明顯的初始解理.

仿製與合成 黃水晶可能用來冒充黃色黃玉,藍色黃玉則反過來可能冒充海藍寶.合成寶石方面,則因黃玉價格低廉,沒有仿製品.

優化處理 熱處理與幅射處理是黃玉常見的優化處理.在新近有一種新的黃玉優化處理方法,處理出的寶石稱為幻彩黃玉(Mystic Fire Topaz). 其處理內容是將化學物質被覆(Coating)在寶石上,使此具強色散性化學物質發出不同顏色光澤.

clip_image080

幻彩黃玉是新近的寶石優化處理.圖中可見此幻彩黃玉發出橘黃,緋紅,藍紫色的光彩.

clip_image082

以Coating方式製成的綠色黃玉.

另外,亦可被覆綠色物質,使成綠色黃玉.這種優化處理的缺點,在於此化學物質可能在長久配戴後被慢慢刮除.

水晶概說 Quartz

成份:二氧化矽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7

光學性質:折射率1.54-1.55,具雙折射0.009

比重:2.65

產地:巴西為主要礦源,其他世界各地均有出產

介紹

水晶是地球上產量最豐富的礦物之一,其產出形式之變化多端,可說居所有晶體礦物之冠.

石英系統(Quartz)是包含許多礦物的一個大分類.從其最基本的定義來說,所有基本成份是二氧化矽,且為晶質體的石材,均稱為石英(註).

石英再往下分類,可分為結晶小至用電子顯微鏡方能觀察出的隱晶系(Cryptocrystalline)石髓類(Chalcedony),與結晶大至可用肉眼觀察出的顯晶系(Macrocrystalline)水晶類.

由於石英是地表上最常見的礦物之一,因此,石英的硬度在摩斯硬度表上定為7,可算得上寶石與非寶石的不明顯分界.

礦物的硬度大於7者,基本上都算寶石類了;小於7者,便得考慮作成首飾時是否容易與週遭的環境擦撞而磨損.

clip_image084

紫水晶墜子.在國外,紫水晶似乎比黃水晶受歡迎,國內則相反,大概是由於盛傳黃水晶招財吧.

clip_image086

淺黃色的黃水晶,在黃水晶中,應該算是比較便宜的,但是我蠻喜歡這個色調.

當然,硬度小於7者,也有很多是美觀稀有的寶石晶體,價格也很高,只是較少作成容易擦撞到的,如戒指之類的首飾.

以珠寶業用的寶石晶體來說,常用的水晶是紫水晶(Amethyst),黃水晶(Citrine),白水晶 (Rock Crystal),煙晶(Smoke Quartz黃黑色),粉晶(Rose Quartz粉紅色),這些都是得要澄淨幾近完美的晶體方能刻面成寶石.

但其實大多數天然的水晶常有許多內含物,或與其他礦物晶體共生,若將其琢磨成凸面型墜子或圓球狀,能顯示美觀的紋理或者自然的美感,也頗具價值.這類型的水晶大略可分為髮晶及異象水晶.

從晶體寶石開始介紹起.

紫水晶是寶石級水晶中,最廣為人知,最重要的種類.

自然界中呈現紫色的礦物種類原本就不多,但紫水晶的產量算是蠻豐富的,加上其優美的紫紅色,使得紫水晶自古就被當作飾物使用.

在國外,上等的紫水晶通常被切割成切面寶石(Facet Gem),國內則較喜好將其琢磨成凸面狀(Cabochon),展現其清澈的質感.但其實切面寶石在做工上較凸面狀切磨更費時,費工,價格也較高.

烏拉圭所產的紫水晶,紫色偏紅的顏色被認為是紫水晶中的極品.

另外,紫晶洞也是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礦產型式,晶洞外層是瑪瑙,而向內側生長出紫水晶,一般皆會在外側塗上厚厚一層瀝青以做保護之用.

clip_image087

呈紫黃雙色的紫黃晶.黃色的部份其實是經過地熱,使紫水晶變為黃色的.

clip_image089

這顆煙晶為基底的異像水晶,上方有所謂的黑髮,實際上則是黑電氣石晶體.

黃水晶則是國人較喜愛的水晶.

黃水晶有些呈淡黃色,有些呈橘黃色,價格也因而有所差異.由於顏色與黃色的黃玉相近,黃水晶常有意無意地被當做黃玉 或其他黃色寶石的代用品.

寶石級黃水晶的產量較紫水晶為少,但其實兩者的顯色元素均是鐵離子,只是一者為二價鐡(紫水晶),一者為三價鐵(黃水晶)的分別.

同一塊水晶晶體內,若有紫黃兩色同時並存,稱為紫黃晶(Ametrine).

煙晶是顏色偏深褐色的水晶,大多呈褐黃色,稱其為茶黃晶.甚至有深至呈黑色者,稱為墨晶.

白水晶其實產量不少,常被刻成圓鑽,以做為鑽石的代用品,但其折射率及火彩都大大不如,因而常在背面貼上反射箔,使其更加近似.

故事裏占卜用的水晶球就是白水晶,只是清澈透明的大型天然水晶球的價錢很高,現常以人造水晶球代替.

粉晶極少做為刻面寶石,主要是由於又要透明,顏色又要粉嫩鮮艷的晶體極少.

但是若撇開寶石級晶體不談,粉晶是水晶中價格偏低的,主要是由於其產量較其他種類的水晶大.

clip_image091

展現星光的星光粉晶

clip_image093

金黃色的氧化鈦內含物,市場上稱為鈦晶髮晶,其髮絲平直.

市面上一般販賣的粉晶是呈不透明,內有許多雲霧狀紋理者,算是礦物級粉晶,而半透明的冰種粉晶,其價格會稍高些.

粉晶最為著名的特性就是其與剛玉系列相同的星光.

水晶系統與剛玉系統均是三方晶系,且粉晶的星光與剛玉同樣是由其內的金紅石所產生.

但澄透的冰種粉晶,其星光效應要光源以透射的方式照射,才會明顯顯現,這與剛玉系列的星光,以反射式照射不同.

粉晶與剛玉的價格可說天差地別,比較起來,星光粉晶算是相當實惠的寶石.

髮晶與其他異像水晶則是僅國內較為流行.

髮晶指的是水晶內帶有類似髮絲的內含物.其實從學理的觀點來看,髮晶是水晶與其他礦物共生的最佳範例.

若是水晶內的髮絲呈現極粗極直的平板狀,表示其內的礦物是氧化鈦,也稱金紅石,通常可見金黃色,金紅色,灰白色者.

金黃色的氧化鈦髮晶被稱為鈦晶,是市場價值極高的一種水晶.

而若是髮絲呈綠色,黑色,則其內的礦物是電氣石的綠色與黑色品種.

clip_image095

紅髮晶手珠.

clip_image097

白髮晶.

其他呈柔軟髮絲狀,或其他黃色,紅色髮絲者,也均是其他礦物的晶體.

水晶內各種類內含物均有可能出現,也使其外觀更富變化,甚至有構成小型景觀者,均稱為異象水晶.

其中,市場上將其內有呈山型分佈的內含物者稱為幽靈類水晶,有綠幽靈,白幽靈,紅幽靈等.

幽靈類水晶的形成原理是,在其生長過程中,環境可能因火山爆發,而有不同顏色的火山灰漫佈在環境裏,進而附著在晶體上,當水晶繼續生長,火山灰就被包裹在水晶中,呈現山型.

另外,也有包裹住其他形狀顏色各異的內含物的異像水晶,通常呈現顆粒或粉塵狀.常見的是紅色,米黃色等.

異象水晶的另一種效果,則是當水晶中有裂痕狀的內含物時,由於近似稜鏡的效果,可能會使其產生彩虹光,稱為彩虹水晶(Iris Crystal).

clip_image099

這是較少見的藍灰色髮晶.

clip_image101

呈山型的異象水晶,前方是由紅褐色火山泥所構成的山麓形,後方則有綠色火山灰所形成的綠幽靈山形,形成了相當巧妙的景觀.

總體來說,異像水晶不具內含物的部份顏色要越澄澈透明,而整體的內含物要構成美觀的圖案或景觀,價值才會高.

原石與晶體

水晶為三方晶系的顯晶質.

水晶外形常呈六方椎狀,似椎面者其實是其菱形面,在柱面上有垂直C軸的生長紋理,這可想見水晶是以螺旋狀方式生長的.

水晶晶體常有許多變形,有些具有兩個端點,有些有不規則塊狀結晶,有些是多個水晶晶體共生,有些則有許多固狀,液狀,氣狀內含物,自成一個多變化的世界.

clip_image103

外形似六方雙椎的水晶晶體,柱面上具有垂直C軸的生長紋理.

仿製與合成

雖然水晶屬於低價位的寶石,但由於人造石英在工業上的重要用途,使得人造水晶的技術相當進步.一般說來,人造水晶大多是利用水熱法合成的,其製程原理是將晶種泡在成份相同溶液中,使其粒子慢慢附著於仔晶上慢慢變大而成,因此也稱為養晶.市面上有一種三色的水晶,一層層各有不同顏色,正好是養晶技術的最佳典範,這種人造品,利用中間一片晶種經兩次不同顏色溶液的養晶過程,形成了漂亮的三層顏色.而曾聽聞過以熔煉法製程的水晶,根據其原理推測,其製程出來的產品應是與玻璃一般性質的的產物.人造水晶的折射率與比重,和天然水晶雖然不同,但不藉著儀器幫助,一般人很難分辦.而其實人造水晶均是相當澄淨,沒有內含物的,因此若怕買到人造水晶,可儘量挑選具有輕微內含物,但又不影響其美觀者會較有保障.

人造水晶通常合成為市場價值較高的,黃水晶,紫水晶,白水晶等.但其實市面上許多稱為水晶的產品,原本就沒有要將其當成天然水晶的用意,只是為了名稱好聽起見.像是斯華洛斯奇水晶,其實是人造的玻璃飾品,其產品著重的,原本就是其設計感,及切割出來的美觀性,至於天然與否並非其價值所在.

優化處理

市面上的黃水晶常有以紫水晶加熱而成的情況.紫水晶與黃水晶均是因鐵離子而顯色的,只是紫水晶的鐵離子是二價鐵,而黃水晶的鐵離子是三價鐵,自然界中,紫水晶若經地熱,便會使其內的二價鐵轉化為三價鐵,變為黃水晶的顏色.寶石業內,若是黃水晶價格較高的話,會將紫水晶同樣以人工熱處理方式,使其轉化為黃水晶;熱處理過後的黃水晶顏色便會固定下來,因為這種轉化過程在自然環境下是不可逆的.經熱處理過後的黃水晶,其二向色性會較差.其實在實驗室中,可以幅射處理作為紫水晶轉化為黃水晶的逆處理.也就是說,黃水晶經適當的幅射處理後,可以轉為紫水晶.利用這兩個技術,適當的熱處理與幅射處理,可以將紫水晶或黃水晶轉化為紫黃晶.但是,此種製程的成本較高,通常是用在極高等級的寶石級晶體.白水晶經輻射處理可使顏色變暗,成為煙晶.其他水晶有時會先製造裂痕後,再以染色處理,使其顏色更鮮艷飽滿.

(註)有些分類會將同為二氧化矽,但為非晶質的蛋白石(Opal)歸為石英系統.

菱錳礦概說 Rhodochrosite

成份:碳酸錳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4

光學性質:折射率1.60-1.80,雙折射0.220

比重:3.60

產地:阿根廷,美國

介紹

粉紅色的礦物級菱錳礦常以拋光展現美麗的條紋,其同時也具有寶石晶體.

菱錳礦的色澤來自其基本組成之一,錳離子,因而使其呈現或深或淺的粉紅色調.

菱錳礦最早產於阿根廷,因而有”阿根廷石”,”印加玫瑰(Inca Rose)”的別名.

clip_image105

拋光後的菱錳礦,具有美麗的條紋,也是相當受歡迎的.

clip_image107

較無石紋的菱錳礦 凸面寶石.

拋光後的礦物級菱錳礦,其外表的條紋看似粉紅色的瑪瑙,但其硬度只有四左右,拋光表面不似瑪瑙平滑具光澤.

菱錳礦的寶石晶體極為稀少,其鮮紅的色調也相當吸引人.

原石與晶體

菱錳礦為三方晶系.

菱錳礦雖然有似方解石的犬牙狀與菱面體晶體,但產量極為稀少,是相當昂貴的礦物.

一般的菱錳礦呈塊狀,外表有似瑪瑙狀的紋路,可拋光做為凸面寶石.

clip_image109clip_image111

聚合在一起的菱錳礦晶體原礦,橫切面呈同心圓外型.

菱錳礦晶體常聚合在一起,使其橫切面呈同心圓狀,是礦物中相當少見的特徵.

仿製與合成

在英文名稱上,菱錳礦(Rhodochrosite)之名與薔薇輝石(Rhodonite)之名相近,加上兩者均為紅色調,易使人混淆,但菱錳礦上的條紋多偏白色,而薔薇輝石則常見黑色條紋,這是在外觀上主要用以區分兩者的特點.

菱錳礦並非高價寶石,未曾聽聞有仿製品.

優化處理 有染色的可能.

青金石概說 Lapis Lazuli

成份:含天藍石及其他礦物

晶體結構:多變

硬度:5.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無雙折射

比重:2.80

產地:阿富汗,前蘇聯,智利,美國,加拿大

介紹

青金石早在古巴比倫時代就已開採,是當時的重要寶石.

使用青金石的歷史相當久遠,中東地方兩河流域一帶的古文明遺物中,就發現有大量青金石所做成的飾物.甚至直到羅馬時代,還是以青金石做為藍色寶石的代表,甚且將Sapphire(象徵天空,天國,現為藍寶石的英文稱呼)之名給了青金石.

青金石其實是多種礦物組成的礦石.主要組成有天藍石,方鈉石,藍方石及黃鐵礦等.產出的形式則為藍色礦石帶有金色斑點或白色紋理.

由於組成礦物的比例不同,青金石的顏色與紋理都會有些許差異.青金石的本體藍由於產地不同而呈深淺不一的色調,主要由組成的藍色礦物與白色方解石所佔的比例而定.其上的紋理則有由黃鐵礦(Pyrite)形成的金黃色斑點或由白色方解石(Calcite)形成的白色紋路.一般而言,上等的青金石的本體色呈適中而飽和的藍色,而同時以其上具金色斑點者較受人喜愛.由於屬於岩石礦物,常見大型塊狀,加上其美麗的深藍色,青金石因而常用做雕刻之素材.

clip_image113

從這個青金石墜子上可看到金黃色的黃鐵礦斑點,白色的部份則是方解石的紋理.

原石與晶體

青金石基本上是多種礦物的組合,並沒有固定晶形.

開採出來的青金石呈大型塊狀,常有許多黃鐵礦與方解石石紋.

仿製與合成

青金石的外型常與方鈉石(Sodalite)相近,方鈉石也具白色方解石的紋理,且本為青金石的組成之一.但方鈉石不具有共生黃鐵礦,且顏色較偏藍黑色.

藍色人造尖晶石為青金石的有效仿製品,其內亦可加入金黃色內含物以仿製黃鐵礦斑點,但人造品的顏色通常極為一致,不似天然青金石的本體色有深淺不同的變化.

優化處理

青金石有可能經染色處理.

有色寶石之有機寶石系列

图片

所謂有色寶石(colors stone) 就是鑽石以外的的天然寶石,皆稱為有色寶石,而為人們用來做裝飾的就有近百種。有色寶石由於有多種色彩,比起鑽石更為活潑、俏麗,作為裝飾物能有多種搭配選擇,在珠寶界自有其市場及地位,近年深受珠寶玩家的青睞。

其實,紅色、藍色的寶石,並非只有紅藍寶,紅碧璽(Rubiltt)、紅尖晶石(Red Spinel)、都是非常美麗的紅色寶石。丹泉石(tanzanite)、 堇青石(iolite)也都是非常像藍寶的藍色寶石。

鑽石等級看所謂的4 C,(1)color顏色(2) clarity淨度 (3) cutting切割 (4) carat重量,有色寶石亦同,只是有色寶石之顏色、瑕疵沒有像鑽石有較細緻的分級,尤其同種寶石的顏色,大部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例如﹕紅寶石鮮紅最佳,但微帶紫紅及微帶粉紅,何者為佳?

日本喜歡帶紫紅、台灣喜歡帶粉紅,所以很難論斷,端看個人需要如何搭配或喜好。不過既然稱之有色寶石,當然顏色才是價位取決的首要條件,至於切割,一般有色寶石都是橢圓、多面式切割,也有長方形切割(一般祖母綠的切割)及蛋面切割,其中蛋面切割一般是因為寶石本身內含雜質較多,即使做寶石切割,也無法顯現折射火花,另一種則是為了顯示出其特有現象,例如﹕星石、貓眼石(所謂現象石),才切割成蛋面。一般蛋面切割寶石,品質較差,但是蛋面切割之現象石則不同,只要品質佳,甚至貴過同種寶石切割的價格。

 

 

有機寶石總覽 Organic Gem

有機寶石指的是由生物體的分泌物或硬骨所形成的寶石,基本上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珍珠(Pearl)

珊瑚(Coral)

琥珀(Amber)

貝殼(Shell)

珍珠概說 Pearl

成份:碳酸鈣或介殼素及水

晶體結構:非晶質

硬度:3

光學性質:折射率1.53-1.68

比重:2.71

產地:波斯灣,印度洋,紅海;日本,東南亞,中國,澳洲,蘇格蘭,愛爾蘭,法國,奧地利,德國,美國

介紹

珍珠是由貝類分泌物所形成,雖然硬度低,易變質,但由於光澤出眾,因而成為相當受歡迎的飾品.

珍珠的形成是由於有異物進入珠母貝之中,珠母貝為防止貝肉受偒,便分泌出大量分泌物將異物包裹,使其圓滑,因而形成了珍珠.

天然形成的珍珠稱為真珠,人工養殖的珍珠稱為養珠.其實養珠的歷史並不長,真正有大量生產的養珠出現市面,大約是在1920年左右.

在此之前,所有的珍珠都是天然的,由採珠人從海底或湖泊採集牡蠣,翹開後搜尋珍珠.

clip_image002

即使是養珠,要找到很圓的珍珠也是蠻困難的,價格也因而蠻高的.

這個時期的珍珠取得相當困難,價格可說是天價;曾有個統計,要想找到足夠的珍珠以串成一條珠鍊,須要100,000個牡蠣.此時一串珍珠的價格,大約是數十萬美金,是只有巨商富賈才負擔得起的首飾.

大量生產養珠的技術是日本人開始發展出來的,當其一進入量產後,由於極佳的品質與低廉的價格,迅速地取代了天然珍珠的市場.

由於天然珍珠的品質不會比養珠好,且價格又相當貴,現在的市場上,可說已經沒有天然珍珠存在了,僅有阿拉伯地方,由於當地人堅信只有天然珍珠才算得上珍珠,因而還有天然珍珠在流通.

clip_image004

異形珠的價格相較於圓珠就便宜許多了.

養珠可分為海水養珠(Cultured Saltwater Pearl)與淡水養珠(Cultured Freshwater Pearl),通常海水養珠被認為色澤較好,顆粒較大,但這種情形已經逐漸改觀.

一開始日本人只在自己國內養殖珍珠,當產量不敷需求時,便將其珍珠牡場移到東南亞,其後便限定自己國內的珍珠培育在直徑10mm以下,而將10mm以上者交由東南亞生產,再進口回國內以日本珠之名販售.

之後養珠技術流傳到中國與澳洲之後,由於這兩個地方的環境較乾淨,人力又低廉,生產出來的珍珠大大地威脅到日本的龍頭地位.

現今,中國已成了淡水養珠的最大供應國,海水養珠的供應量也在全世界中數一數二.大量的中國淡水養珠進入市場後,已使得珍珠的價格大幅下降,成為大多數人都負擔得起的首飾.

珍珠的估價首重其光澤,光澤似鏡面反光者,表示其結構緊密,品質較好;反之,品質較差者會呈現霧霧的光澤.另外,有些珍珠的光澤會伴隨虹彩,虹彩越繽紛,越受人喜愛.

珍珠的本體色常見的有銀白色,粉紅色,黑色,金黃色.珍珠的顏色之所以不同是由於珠母貝的種類不同所致.其中,黑色珍珠是由南太平洋開始培育的,因而大多數黑珍珠也是來自南洋.珍珠的顏色以何者為佳,其實是個人喜好問題,一般來說,粉紅色的價格較其他顏色者為高.

珍珠的形狀也是影響其價格的重要因素.珍珠要越圓越好,不圓的珍珠較圓的珍珠價格可能會差到十倍左右.形狀不圓的珍珠稱為異形珠.

一般珍珠項鍊的珍珠大小約在10mm以下,10mm以上者通常單獨做成飾物.南洋珠通常較大,有可能大至20mm.但除了外表的大小之外,珠母層的厚薄也是相當重要的,珠母層若是太薄,則可能會在長久配戴後因磨損而消耗掉,不過,有些淡水養珠是無核養珠,則不須考慮這個問題.

原石與晶體

從珠母貝取出的珍珠即為圓形,穿孔後即可配戴.

仿製與合成

珍珠是需求量很大的珠寶,有相當多的仿製品 .

常見的仿製品是以塑膠製品,外表潻上白銀色的塗料仿冒,這種仿冒品經小刀將其表面潻刮掉後,便可看到塑膠內層.

分辦這種仿冒品時,要觀察其穿孔的形狀.

珍珠的穿孔與表面是呈垂直或是凸出,塑膠製品由於是大量灌模製造,穿孔會呈凹陷狀.另外,珍珠用牙齒磨會有沙沙的感覺,塑膠製品則是平滑的,不過,這種測試法會刮偒珍珠,商家是不會允許的.可能也有其他種類的仿製品,購買時應多加留意.

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

左邊是養珠的穿孔照,右邊則是塑膠製品的穿孔照,可明顯看出兩者的不同.

優化處理 有些珍珠會經漂白或染色處理.

珊瑚概說 Coral

成份:碳酸鈣或介殼素

晶體結構:非晶質

硬度:3

光學性質:折射率1.49-1.66

比重:2.68

產地:日本,地中海,非洲海岸,紅海,馬來西亞海域,西印度群島,澳洲,太平洋島嶼附近海域

介紹

群集的珊瑚蟲死後所留的骨骼,就是珊瑚,其基本成份是碳酸鈣.

國內其實也有採集大量珊瑚做為飾物.

珊瑚常用做珠寶的,以紅色居多.而分級也主要是以顏色區分.

clip_image010

天然的珊瑚呈樹枝狀,其上有一條條木狀紋路.這個珊瑚顏色不夠紅,還稱不上A-Ka級.

clip_image012

桃紅色Mo-Mo級的珊瑚.

深紅色的珊瑚稱為A-Ka(日語:赤色),是較為貴重的珊瑚.顏色較淺,偏粉紅者稱為Mo-Mo(日語:桃子),價格較低.

另外,有稱為Angel-Skin的品種,是白色微帶點粉紅,看起來似極淡的膚色而得名.

珊瑚亦有深黑色,金黃色者.基本成份則與紅色系珊瑚不同.

珊瑚外表上常可見類似木紋的紋理.

珊瑚硬度低,具軔性,相當適合做雕刻;也可抛光成圓粒,做成飾物.

未做切磨前的珊瑚是呈類似樹枝狀的結構,生長枝節美觀者,常以其自然形態被拿來做為擺飾.

clip_image014

雕成花的珊瑚耳環.

原石與晶體 由海底開採出來的珊瑚即成樹枝狀.

仿製與合成 染色的骸骨,塑膠,橡膠等都可仿製珊瑚.吉爾森則在實驗室製造出人造仿珊瑚.一般說來,仿製品通常看不到珊瑚的紋理.

優化處理 可經染色處理.

琥珀概說 Amber

成份:有機植物樹脂混合物

晶體結構:非晶質

硬度:2.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4-1.55

比重:1.08

產地:波羅地海沿岸,緬甸,西西里,多明尼加,墨西哥,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羅馬尼亞,加拿大,捷克,美國

介紹

琥珀是樹汁流出後,凝結而成的寶石,其內可能有昆蟲或葉片包裹其中,也算是一種化石.

琥珀的顏色絶大部份都是金黃色的,英文甚至以Amber當作這種金黃色的稱呼,雖然其他顏色較少見,但是琥珀確實仍有綠色,藍色的特殊品種.

琥珀是屬於非晶質寶石,不會形成晶形,其原礦呈塊狀.與其他寶石礦石比起來,琥珀比重較輕,硬度也很低,但卻因其明亮的金黃色而深受喜愛.

琥珀在經過使其結構穩定的熱處理時,會在內部形成輕微的裂痕,從外表看過去,成了漂亮的紋路,稱為其結晶花.

clip_image016

金黃色的琥珀,內有結晶花.

有一些琥珀的收藏家,著重的是琥珀內含的化石,通常是葉片,小蟲之類的,這些小生物因樹汁流出而被黏陷在其內,進而被包裹成化石.

因為與外界隔離,不會受到氧化作用,這些化石通常能保存得很好,不過也因為僅是由樹汁黏附而成,不太可能包裹住太大的生物.

clip_image018

這塊柯巴脂(Copal)中央可看見小昆蟲陷於其中.

另外,琥珀的定義為約五百萬年前的樹脂化石,而形成的時間較短,還不到這個數字的近代樹脂化石,就稱為柯巴脂(Copal).

柯巴脂也是幾十萬到幾百萬年前形成的樹脂化石,在許多物理特性上,與琥珀極為相似.

而其實購買時建議挑選自己中意者即可,琥珀本身並非高價寶石,由其外觀的顏色,紋路美觀與否,來決定自己的喜好是比較合宜的作法.

國內流行的密蠟,其實就是琥珀內,由於不同內含物而形成不同顏色,其品種分類極多極考究.

原石與晶體 琥珀由遠古樹汁凝結而成,為非晶質寶石,開採出來時即成塊狀,其上可能有水蝕或風化紋路.

仿製與合成 琥珀是很普遍的寶石,人造品與半琥珀也相當多.琥珀的比重輕,用塑膠代用就難分真假了,不過,兩者的比重確實不同.另外,琥珀較為有效的代用品是壓製琥珀(Pressed Amber),這是將較差的琥珀碎片,加熱後重新壓製而成的,也稱半琥珀.半琥珀的價位當然要較天然琥珀為低.有些商家會把昆蟲屍體放進琥珀代用品內出售,只要事先聲明便沒有問題,不然,則注意昆蟲的動作在掙扎與否以辦別真偽.樹汁黏附昆蟲時,昆蟲作掙扎離開動作是很正常的,而商家製作的代用品則為了整體美觀,會把昆蟲屍體擺置得很漂亮,從這點可以大略分別出來.

優化處理 琥珀為了用做珠寶,絶大多數都經過穩定處理,其確切的處理程序,還得收集資料.有些琥珀也會做染色處理.

貝殼概說 Shell

成份:碳酸鈣

晶體結構:非晶質

硬度:2.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3-1.69

比重:1.3

產地:與珍珠產地近似

介紹

貝殼從古時,就有被用做貨幣的情形,主要是因其美麗的紋理所致.

貝殼被用做雕刻,或以自然型態做為收藏者不談,因其種類繁多.

在此介紹的是近來,以珠母貝內層為材料,利用各種處理方法,展現其珠光的飾物.

市場上常見一種光澤近似珍珠,被稱為半珠的寶石,通常呈半球形,好似將一顆珍珠切成兩半,再鑲嵌做為飾物,但其大小較一般珍珠大上許多.

clip_image020clip_image022

梨形的半珠母貝(Mabe),從其側面可看出兩層的結構,其實只有上層才是珠母層,中間與底面都是另外組合而成的.

其實這算是一種經優化處理所製成的珠母貝,稱為Mabe(暫稱為半珠貝).

半珠貝的產出原理與養珠是相同的,都是將刺激物置入珠母貝中,令珠母的分泌物,將刺激物覆蓋包裹所形成的.

兩者不同的地方是,珍珠是在珠母中植入球狀核心,而半珠貝則是在珠母的貝殼內層,貼上半球形的模子,待珠母分泌物覆蓋模子的厚度到一定程度後,將其挖出,移除模子後,便取得了一片半球形的珠母層.

clip_image024

用珠母貝內層做鑲嵌,製成的蝴蝶胸針.

之後於這片珠母層的凹狀背面,填入特殊填充物,再以其他材料做成一平面背面,將其封閉起來,便製成了狀似珍珠的半珠貝.

利用這個原理,半珠貝可使用不同形狀的模子,製成各種形狀;有時會將相連的平面珠母層,也一併取下,使其形狀變化更有彈性.

另外,即使不用模子,亦能直接將貝殼內層的珠母層取下,以做鑲嵌之用,有時會呈現強烈虹彩光,不知是否為染色所致 ,但鑲在飾物上相當搶眼.

原石與晶體

基本上,貝殼與珍珠能產生美麗暈彩,是由於其內覆疊而成的霰石晶體,產生干涉效應的結果,但霰石晶體極微小,無法用肉眼看出.

半珠貝與珠母內層均由珠母貝產出,要經過切割處理,才能製成寶石.

clip_image025clip_image026

鮑魚貝的內外層均呈現彩虹光澤,將其切成所須形狀,即可用在飾品上.

仿製與合成

形狀較制式的半珠貝有可能依珍珠的仿製法仿製,但形狀較特別者,仿製的難度較高,應該不致有仿製品.

至於用做鑲嵌的珠母層,由於其價格不高,應該沒有仿製品.

優化處理

半珠貝不能被稱為珍珠,而該被認為是利用珠母,加上優化處理所形成的貝殼製品;而用做鑲嵌的珠母層,則有可能經染色處理.

石榴子石概說 Garnet

成份:矽酸鎂鋁,矽酸鐵鋁,矽酸錳鋁,矽酸鈣鋁,矽酸鈣鐵,矽酸鈣鉻

晶體結構:等軸晶系

硬度:7-7.5

光學性質:折射率多變(1.69-1.89),單折射

比重:3.49-4.16

產地:美國,南非,阿根廷,澳洲,巴西,緬甸,蘇格蘭,瑞士,坦尚尼亞,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瑞典,澳洲,德國,義大利,加拿大,西伯利亞,墨西哥

介紹

石榴子石系列其實是很複雜的一組寶石系列.

首先,石榴子石系列可大略區分為六個種類,其中有五種具有寶石晶體.

但自然界中並沒有完全依這六個種類化學式的純粹石榴子石,每個石榴子石都或多或少滲雜了其他種類的石榴子石成份,這是種稱為異質同象的礦物學情形.

詳細地說,石榴石寶石的基本化學結構,是由一個二價,及一個三價的金屬離子所形成的矽酸鹽.

clip_image028

莫三比克所產的紅榴石,其實應該是混了錳鋁榴石的成份,因為透光可看到橘色調,

而形成石榴石的二價離子(鎂離子,二價鐵離子,錳離子,鈣離子)及三價離子(鋁離子,三價鐵離子,鉻離子),在一顆天然石榴石中,不會有純粹,僅各具其一的組合.因此,在自然界中,每一顆石榴石內都有兩種以上的石榴石成份存在.如從嚴謹的學理上來說,我們只能判定一顆石榴石是較偏向那一個種類,而不能說完全是某種成份的石榴石,這也造成其多變的物理性質.

以純粹的成份來分別,石榴子石的六個種類分別為

鎂鋁石榴子石(Pyrope)

鐵鋁石榴子石(Almandine)

錳鋁石榴子石(Spessartite)

鈣鋁石榴子石(Grossular)

鈣鐵石榴子石(Andradite)

鈣鉻石榴子石(Uvarvovite)

clip_image030

玫瑰紅石榴子石.與紅榴石相比,玫瑰紅石榴子石會微帶點紫色.

六個種類中,鈣鉻石榴子石由於透明晶體太少,不能用做珠寶.

大部份的鎂鋁榴石呈現極深的血紅色,基本上是由於其內的鉻與鐵離子所形成的.

鎂鋁榴石較暗的血紅色雖不如紅寶石的亮紅色受歡迎,但仍是極為優美的顏色.

鐵鋁榴石(或稱貴榴石)呈紫紅色,但顏色常深至近黑色.

鐵鋁榴石常與鎂鋁榴石相混雜,此種中間形寶石稱為玫瑰紅石榴子石(Rhodolite),當鐵鋁榴石的成份越多,此種中間形寶石的比重與折射率也會隨之變大.

clip_image031

錳鋁石榴子石,其顏色是偏紅的橘色 .

clip_image033

沙弗來石(Tsavorite)

其實市面上常直稱為石榴石的寶石,指的多是鎂鋁榴石及鐵鋁榴石所形成的,深紅帶橙或帶紫的寶石,因其產量大,價格較為平實.

而實際上其他種類的石榴石,有許多是高價位的寶石,不能混一而論.

錳鋁榴石通常呈橘紅色,寶石晶體較少,但近來由於其特殊的顏色,有漸受重視的趨勢.花邊形液體內含物是其特徵.

鈣鋁榴石則具有許多不同的變種與名稱,有呈橙色調者,亦有呈綠色者.

近來最為重要的鈣鋁石榴子石首推沙弗來石(Tsavorite),其優美的綠色堪與祖母綠匹敵,因為此顏色亦來自其內的鉻離子,且其內含物不似祖母綠那麼雜亂眾多.

沙弗來石目前已是石榴石系列中,價位第二高的寶石.

鈣鋁榴石的橘褐色品種別名肉桂石,糖漿似的內含物是其獨一的特徵.

南非所產的一種綠色,粉紅色的鈣鋁榴石稱為特蘭斯什瓦玉,其成份含少量的水份,確切該稱為含水鈣鋁石榴子石.

clip_image035

綠色鈣鋁榴石,其內的黑點是磁鐵礦.

clip_image037

這是濃綠石榴子石原石.三顆加起來總共只有兩克拉.我也不想拿出這種小顆粒來唬弄人,不過實在很抱歉,濃綠石榴子石不愧是石榴子石系列中價格最高者,實在買不起啊.

另一種產於非洲的半透明綠色鈣鋁石榴子石稱為非洲玉.

鈣鐵榴石雖有黑色,黃色,橘色的變種,但最重要的,仍是黃綠色的翠榴石(或稱濃綠石榴石Demantoid Garnet).

由於具有高折射率,及天然寶石中,最強的色散值,加上晶體稀少,使得翠榴石成為石榴石系列中,價格最高的寶石.

翠榴石內的內含物呈馬尾狀,是其獨一的特徵.

鈣鉻榴石幾無大型可切割的晶體,因此完全沒有刻面寶石,但近來有將其整個細小晶簇,連同母岩一起切磨成寶石,以展現其搖曳閃爍效果的作法.

在寶石學研究上,石榴子石系列較特殊的一點是其單折射性.這一點使其與剛玉與電氣石等雙折射寶石容易區分開.

石榴子石也有些變種具有特殊寶石效應.有些石榴子石切磨成凸面形,使其產生四條星芒的星光效果.另外,石榴子石亦有變色特性的變種,其顏色會由黃褐綠色變至紅色.

基本上,除了某些特殊的品種外,石榴子石是屬於中等價位的寶石,加上其硬度約在7~7.5之間,相當適宜用在珠寶上.

clip_image039

鈣鉻榴石的晶體顆粒均極小,因而不能做為刻面寶石,倒是有以展現其晶簇而做成的寶石.

clip_image040

clip_image041

這兩張圖分別是變色型石榴子石原礦粗體在自然光下與人造光下所呈現的不同顏色,變色的原理在金綠玉一文中已有說明.在自然光下,此變色型石榴子石呈深黃褐色,而在人造光(燈泡)下,則閃出紅色光芒.這兩張圖基本上只在Photoshop內加過相同亮度,其他參數則未調整,顏色可能會稍微有點偏差.

原石與晶體

石榴石屬於等軸晶系.

石榴石常見的晶體呈菱形十二面體,以及四角三.八面體(3*8=24,24面體).晶面上常可見生長紋理.

clip_image042

錳鋁榴石呈四角三八面體(24面體)的晶體,可見其上的生長紋理,此晶體產於大陸福建.

clip_image043

呈菱形十二面體的石榴石.

 

仿製與合成 石榴子石屬於中低價位的寶石,沒有仿製或合成品.石榴子石反而常被拿來做為二層石的材料,稱為榴頂二層石(Garnet Topped Gem),這種二層石,以石榴子石做為頂面,以通過硬度與內含物測試,下方再膠合玻璃或人造寶石,若膠合良好,可騙過大多數人.此種榴頂石可用來仿製各種顏色,各種種類的寶石上.

優化處理 不明.

薔薇輝石概說 Rhodonite

成份:矽酸錳

晶體結構:三斜晶系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71-1.73,雙折射0.014

比重:3.60

產地:俄羅斯烏拉爾,瑞典,澳洲,巴西,墨西哥,美國,加拿大,義大利,印度,馬達加斯加,南非,日本,紐西蘭,英國

介紹

由於其鮮紅或粉紅的本體色,加上黑色紋理,使得薔薇輝石成為美觀具特色的礦石.

國外所稱的薔薇輝石就是國內著名的玫瑰石,主產於花蓮.近年來的產量漸漸稀少.

薔薇輝石具有黑色條紋狀紋理,國內一般將其拋光或切磨成平板狀後,展現如山水畫的圖像,以雅石的角度欣賞收藏.

薔薇輝石亦具有呈紅色的寶石晶體.

clip_image045

薔薇輝石上具有黑色紋理.

原石與晶體 薔薇輝石為三斜晶系.薔薇輝石呈晶體者相當稀少,其資料不明.一般開採出來的薔薇輝石原石均呈塊狀.

仿製與合成 薔薇輝石(Rhodonite)在英文名稱上,與菱錳礦之名(Rhodochrosite)相近,但兩者的條紋一呈黑色,一呈淡色.應該沒有人造仿製品.

優化處理 有可能染色處理.

有色寶石之綠柱石系列

图片

所謂有色寶石(colors stone) 就是鑽石以外的的天然寶石,皆稱為有色寶石,而為人們用來做裝飾的就有近百種。有色寶石由於有多種色彩,比起鑽石更為活潑、俏麗,作為裝飾物能有多種搭配選擇,在珠寶界自有其市場及地位,近年深受珠寶玩家的青睞。

其實,紅色、藍色的寶石,並非只有紅藍寶,紅碧璽(Rubiltt)、紅尖晶石(Red Spinel)、都是非常美麗的紅色寶石。丹泉石(tanzanite)、 堇青石(iolite)也都是非常像藍寶的藍色寶石。

鑽石等級看所謂的4 C,(1)color顏色(2) clarity淨度 (3) cutting切割 (4) carat重量,有色寶石亦同,只是有色寶石之顏色、瑕疵沒有像鑽石有較細緻的分級,尤其同種寶石的顏色,大部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例如﹕紅寶石鮮紅最佳,但微帶紫紅及微帶粉紅,何者為佳?

日本喜歡帶紫紅、台灣喜歡帶粉紅,所以很難論斷,端看個人需要如何搭配或喜好。不過既然稱之有色寶石,當然顏色才是價位取決的首要條件,至於切割,一般有色寶石都是橢圓、多面式切割,也有長方形切割(一般祖母綠的切割)及蛋面切割,其中蛋面切割一般是因為寶石本身內含雜質較多,即使做寶石切割,也無法顯現折射火花,另一種則是為了顯示出其特有現象,例如﹕星石、貓眼石(所謂現象石),才切割成蛋面。一般蛋面切割寶石,品質較差,但是蛋面切割之現象石則不同,只要品質佳,甚至貴過同種寶石切割的價格。

 

 

綠柱石總覽 Beryl

綠柱石基本上也有不少種類,當然最有名的便是呈深綠的祖母綠及藍色的海藍寶.

其他綠柱石系列,是由其顏色來分類的,粉紅色者稱摩根綠柱石,黃綠色者稱黃綠綠柱石,橙黃色者稱金色綠柱石,無色者稱無色綠柱石.

祖母綠概說 Emerald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7-1.58,具雙折射0.006

比重:2.71

產地:哥倫比亞,奧地利,印度,澳洲,巴西,南非,埃及,美國,挪威,巴基斯坦,辛巴威

介紹

祖母綠被稱為綠寶石之王,是相當貴重的寶石.

祖母綠是很古老的寶石,在古埃及時代就已用做珠寶.當時的著名礦場-克麗奧佩脫(埃及艷后之名),現已因大量開採而耗竭.

現今生產祖母綠較有名的產地,首推哥倫比亞.當地出產的祖母綠品質公認最佳.一顆祖母綠要是其產地確定為哥倫比亞的話,其價格會較一般祖母綠為高.其他地方的礦場則以巴西與尚比亞產量最大.

祖母綠很難找得到無瑕的寶石.實際上,可以說祖母綠寶石中一定多少有裂縫及內含物,其裂縫內含物種類之多之複雜,甚至被研究者稱為”花園”(Garden).

clip_image002

祖母綠的優美綠色確實相當出眾.這顆祖母綠不到一克拉,商家向我保證沒有經浸油處理,若真如此,則這樣的淨度在祖母綠中算是相當好的.

原石與晶體

祖母綠屬綠柱石家族,為六方晶系.

祖母綠晶體常呈六方柱狀,少見椎面.柱面及底軸面有蝕坑.

由於生成於常受應力擠壓的岩層,祖母綠晶體外型幾乎都是破碎的,且有許多內含物,晶體完整者極為少見.

clip_image003

呈六方柱狀的祖母綠晶體,一般祖母綠晶體都會有許多破損,發育得如此完整者,其實是在特殊岩層中生成,極為少見.

仿製與合成

祖母綠的綠與其他天然綠寶石的顏色不太一樣,加上其大量的內含物特徵,較有經驗的人可以分辨出來.

至於合成寶石方面,想合成祖母綠的努力可說是前仆後繼.基本上,合成祖母綠是以水熱法而非維紐爾法製成.

以維紐爾法製造合成寶石本身有一個限制,就是此法只適合合成以氧化物為成份的寶石,如剛玉和尖晶石,此乃因維紐爾法在由液滴結晶成梨形結晶的過程時,只有氧化物可以快速結晶.祖母綠屬於矽酸鹽,因而不適用維紐爾法.

clip_image005

公主式切割(Princess Cut)的合成祖母綠,其實應該是尖晶石型的合成品,因為幾乎觀察不到其二向色性,也看不到有助熔劑產生的內含物.

祖母綠的水熱法製程內容,主要是將晶種置入含祖母綠成份的溶液之中,使其緩慢結晶,結晶之後的寶石是純淨無瑕的,而與天然祖母綠的諸多內含物情形不相當.

因此,仿製者會在製程中,加入一些助熔劑,使人造祖母綠在結晶後,能產生狀似天然雲霧狀的內含物,由於助熔劑的種類不同,內含物的形狀也各異,往往能構成極有趣的圖案.

優化處理

由於裂縫過多,祖母綠的優化處理主要便在處理裂縫這方面.

祖母綠的最有名的優化處理為浸油處理,若祖母綠的裂縫延伸至其表面,則會以某種特殊的油脂浸泡,使其裂縫因油浸入而較不明顯,這種處理大量地用在許多品質較差的祖母綠上.

有時甚至會在浸油處理之後,再將裂縫入口以特殊材料覆蓋,以避免油料漏出.

海水藍寶概說 Aquamarine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7-1.58,具雙折射0.006

比重:2.69

產地:巴西,前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奈及利亞,馬達加斯加

介紹

海水藍寶呈海藍色,是相當優美的寶石.

雖然與祖母綠的基本成份相同,但海藍寶原石是呈藍綠色的,這是其內鐵離子做為其顯色元素的結果.

市面上較常見的海藍寶,通常是呈很淺的藍色,帶點綠,近似淡淡的海水色的.

clip_image006

海藍寶刻面寶石

但實際上價格較高的海藍寶,是呈深藍色者,其藍色深至與藍黃玉相近者,才是頂級的海藍寶.市場上看到的水藍色寶石,較深者大多是藍黃玉,較淺者大多是海藍寶.兩者可以濾色鏡略加分別.以燭光照射,在濾色鏡下,藍黃玉呈黃色,而海藍寶呈藍綠色,兩者放在一起檢視,有很大差別.海藍寶內常帶有細柱狀的內含物,若整齊排列,可能會形成貓眼或星光效應.由於中文譯名的關係,海藍寶會與其他幾種寶石混淆;海藍寶是屬於綠柱石系統,基本上和祖母綠的血緣較親,和剛玉系統的藍寶石則是一點關係也沒有,至於市面上所賣的台灣藍寶,則是矽孔雀石石英(Chrysocolla Quartz).

原石與晶體

海藍寶屬綠柱石家族,為六方晶系.

海藍寶晶體常呈六方柱狀,柱面及底軸面上有蝕坑.

與祖母綠不同,海藍寶生成的岩層較不受應力擠壓,結晶外形常為完整的六方柱狀,且較少裂痕及內含物.

clip_image008

綠柱石的晶體呈六方柱狀,圖中的海藍寶晶體顏色偏綠,或許該歸類為黃綠綠柱石(Heliodor).

仿製與合成 天然寶石裏,天藍色的黃玉與頂級海藍色海藍寶的色澤極為相近,要由其折射率,比重及濾色鏡分出.海藍寶價格屬中等,但由於合成祖母綠技術的進步,使得成份相同的海水藍寶也有用相同水熱法製造的人造合成品.不過,一般常見的藍色海藍寶的人造代用品,其實是藍色的人造尖晶石,這通常可由人造尖晶石的單折射,與有時在濾色鏡下的紅色,將其與天然海藍寶區分開來.

優化處理 海藍寶原石通常呈偏綠的藍色,但市場上較受歡迎的是呈深藍色者,因此通常會將其加熱處理,使其顏色偏為藍色;這種藍色海藍寶若再經加熱處理,顏色可能會變淡,加工時要特別留意.

摩根綠柱石概說 Morganite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8-1.59,具雙折射0.008

比重:2.80

產地:美國,馬達加斯加,巴西,義大利,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辛巴威,巴基斯坦

介紹

粉紅色的綠柱石稱為摩根綠柱石.

綠柱石的成份內若滲雜了錳離子,會使其呈現紅色調.而通常呈現的顔色為粉紅色.

粉紅綠柱石被稱為摩根綠柱石,是為了紀念美國銀行家,同時是寶石收藏家摩根(J.P. Morgan)而命名.

摩根綠柱石的粉紅色與紫鋰輝石的色澤相近.同樣地,當其粉紅色調越深,越鮮艷,價格越高.

clip_image010

呈粉紅色的摩根綠柱石.

原石與晶體

摩根綠柱石屬綠柱石一族.原石與晶體資料與海藍寶相同.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惟易與紫鋰輝石(Kunzite)相混.

優化處理 不明.

黃綠綠柱石概說 Heliodor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8-1.59,具雙折射0.005

比重:2.80

產地:巴西,馬達加斯加

介紹

綠柱石的顏色,若呈黃綠色,但綠色調又不深至祖母綠色,則稱為黃綠綠柱石(Heliodor-Beryl).

其實黃綠綠柱石(Heliodor-Beryl)並不著名,要如何使顧客知道是什麼種類,其實是蠻困難的.有些商家會稱其為綠色的海藍寶(Green Aquamarine).

其實只要了解它是綠柱石系列中,顏色偏黃綠色,色淡,不夠格稱得上祖母綠的寶石就可以了.

其價格當然比祖母綠低得多.但由於具有高折射率與高硬度,黃綠綠柱石仍是相當優良的寶石.

clip_image012

淡黄綠色的黃綠綠柱石.

原石與晶體

黃綠綠柱石屬綠柱石一族.

原石與晶體資料請參考海藍寶一文.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

優化處理 不明.

金黃綠柱石概說 Golden-Beryl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8-1.59,具雙折射0.005

比重:2.80

產地:巴西,馬達加斯加,納米比亞,奈及利亞,辛巴威,斯里蘭卡

介紹

綠柱石的成份中,若其致色元素是三價鐵離子,則會形成金黃色的綠柱石.

其實在綠柱石的分類中,有些分類法是將黃綠色綠柱石與黃色綠柱石同歸為Helidor-Beryl內,這裏則採用Gemstones Of The World 的說法,分出黃綠綠柱石(Heliodor-Beryl)與金黃綠柱石(Golden-Beryl).

實際上同為綠柱石系列,並沒有很精確的顏色定義,嚴格地區分品種.

clip_image014

金黃色的綠柱石

原石與晶體 金黃綠柱石屬綠柱石一族.原石與晶體資料與海藍寶相同.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惟易與其他寶石的黃色品種相混.

優化處理 不明.

無色綠柱石概說 Goshenite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8-1.59,具雙折射0.008

比重:2.80

產地:美國,加拿大,巴西,前蘇聯

介紹

綠柱石內若無其他的致色離子,則成透明的無色綠柱石(Goshenite).

綠柱石的基本成份是矽酸鈹鋁,而純粹的矽酸鈹鋁是呈無色的,只是其內若雜了其他致色離子,則呈現各種不同的顏色,因此,就有綠色的祖母綠(鉻離子),藍色的海藍寶(鐵離子),粉紅色的摩根綠柱石(錳離子),黃色的金色綠柱石(鐵離子)等種類存在.

clip_image016

無色的綠柱石

各種天然的寶石系列,無色透明的變種,都常拿來與鑽石比較,以做為鑽石的代用品.無色綠柱石的折射率雖高,外觀也相當明亮,但不具有鑽石的強色散性,很容易根據其較無火彩的特性,區分兩者.

原石與晶體

無色綠柱石屬綠柱石一族.

原石與晶體資料與海藍寶相同.

仿製與合成 不明

優化處理 不明

蛋白石概說 Opal

成份:水化二氧化矽凝膠

晶體結構:非晶質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37-1.47,無雙折射性

比重:2.10

產地:澳洲,墨西哥,捷克,美國,巴西,南非

介紹

蛋白石可說是最富變化,最有趣的寶石.

蛋白石的基本成份是二氧化矽(含水),與水晶及石髓相同,但三者的結晶型式各不相同.

水晶為顯晶質,結晶大至肉眼可見,石髓為隱晶質,須在顯微鏡下方能見其結晶,蛋白石則是非晶質,完全沒有結晶,也使得其比重及硬度較其他二者為小.

蛋白石的最大特色是其變彩(Play of Color).在光線的照射下,可看見蛋白石上,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彩的變彩色斑,這是其他任何寶石均無的寶石效應,也使得蛋白石愛好者稱其為最美麗的寶石.

clip_image018

這是顆等級相當高的蛋白石,其本體呈半透明,圖上可看到的所有顏色,均是蛋白石的變彩.

clip_image020

半面拋光的黑蛋白石原石.黑蛋白上的變彩常呈藍色 .

另外,雖然相較之下較為少量,但蛋白石亦有無變彩而成寶石的品種,本體色是其受歡迎的原因,常見者有火蛋白(紅至黃色),藍色蛋白石,粉紅蛋白石.

具有變彩的蛋白石,其色澤可分為兩部份來討論,首先是其本體色,其次是變彩彩斑(Play of Color).而其價值高低也是依這兩部份來評斷.

蛋白石的本體色,較常見的為白色,黑色,橘紅色,透明無色幾種.

白色的蛋白石是市面上較為普遍的,而若白蛋白上沒有彩斑,則稱為波次蛋白石(Potch),沒有商業價值.

黑色蛋白石通常被認為較貴重,因為其上的變彩在黑色的本體色襯托之下,顯得份外亮麗.

但通常,所謂的黑色蛋白石並不必得呈墨黑色,只要本體色呈深色,一般也都歸類為黑蛋白.

橘紅色的蛋白石稱為火蛋白 (Fire Opal),主要產於墨西哥,因其氧化鐵含量的多寡,使得顏色呈現深紅色至淺黃色的不同色調.

用在寶石上的火蛋白並不一定要有變彩,若火蛋白的顏色呈現飽滿的橘紅色,則已足以切磨成刻面寶石.火蛋白甚至被視為橘色寶石的代表.

clip_image022

火蛋白一般是沒有變彩的,這一顆上則有紅色與綠色變彩,大大地增加其價值

clip_image024

雕成少女頭像的白色蛋白石

本體色為透明的蛋白石稱為透明蛋白石(Crystal Opal),若具有亮麗的變彩,也是相當受人喜愛的蛋白石品種.而墨西哥所產的透明蛋白石,其本體色特別澄透,被稱為水蛋白(Water Opal).

一般寶石的價值有絶大部份來自其重量,蛋白石則不然,其變彩的因素,比其重量因素還重要.

因此,即使較小的蛋白石,如果其上變彩強烈美觀,價錢可能會比更大但變彩不強的蛋白石貴上十幾倍.

科學家們在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後,才證實蛋白石變彩形成的原因.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蛋白石的結構是由整片的球狀微粒矽土排列構成的,如果此片區域的微粒矽土的大小相同,則會因此結構而產生光的繞射現象,構成了蛋白石的變彩.

若是球狀微粒的大小不一,就無彩斑產生;而當整片球狀微粒的大小一致時,顆粒的大小就決定了能通過這片區域的光之波長,也就是彩斑的顏色.

一般而言,紅色彩斑較藍綠色彩斑稀有,價格也較高,除此之外,彩斑所佔的區域越大,價值也越高.

clip_image026

蛋白石化木,其上仍可看出瑪瑙化的木頭紋理,加上蛋白石的綠色 變彩,這塊木頭可算得上萬年長青了

clip_image027

蛋白石侵入貝殼,而被包裹成貝殼狀 ,這塊小片的貝殼化蛋白石,放大照相後展現品質極高的變彩.

為了顯示其變彩,蛋白石通常不做成刻面寶石,而磨成凸面狀.

另外,由於硬度不高,也有一定的軔性,變彩較不亮麗的蛋白石也蠻適合做為雕刻之用.

蛋白石常可見侵入與取代的現象,這與其非晶質的特性有關.

所謂取代,指的是化石埋在地底時,剛好有蛋白石礦脈經過,而原本化石的成份,就一點一滴被蛋白石的成份取代,但是,岩塊本身還維持著化石的紋理.

常見的取代現象發生在骨頭化石,樹木化石上.

澳洲的蛋白石礦區所在的位置,原本是被海水覆蓋,因此,也產出許多被蛋白石化的貝殼.

侵入現象則是當蛋白石礦脈經過礦藏時,流動的蛋白石進入了礦藏的裂縫之中所形成.將這種蛋白石侵入鐵礦或其他礦藏的原石,切割打磨,會使其呈現特殊圖案.

由於仍包含了母岩的部份,此種蛋白石因而被稱為礫背蛋白石(Boulder Opal).

clip_image029

墨西哥所產的火蛋白,常與周邊的礦物一起切磨成凸面狀,也稱為Matrix Opal

clip_image031

呈藍綠色的,無變彩蛋白石

而若礫背蛋白石上蛋白石形成交錯的紋路,有時就稱其為Matrix Opal,或是圖像蛋白石(Picture Opal).

無變彩的蛋白石,雖一般泛稱為波次蛋白石,認為無商業價值,但亦有部份是為市場接受的,常見者除了前述的火蛋白外,還有藍色及粉紅色的蛋白石.

藍色蛋白石的顏色與矽孔雀石相似,呈藍綠色,但比重較輕,且較為不透明.

粉紅蛋白石較一般所稱粉紅色寶石顏色為深,較似菱錳礦的色澤,有時亦具有黑色細紋,本體亦較為不透明.

從作成珠寶飾品的方向來考量時,蛋白石有著兩項缺點,其一是硬度過低,只有5到6左右,容易在配戴時磨損;另一缺點則是其含水份的特性,使其在加工加熱時,容易變質,造成彩斑消失或產生裂痕.

而由於蛋白石可能因缺水而產生裂痕,產地在開採後,會將蛋白石放至正常環境下數個月後,確定其質地較為穩定,不會產生裂痕,才將其做寶石之用.所謂蛋白石要放在水中養的說法,其實指的是質地較差的蛋白石.

clip_image032

呈粉紅色的,無變彩蛋白石.

clip_image034

澳洲昆士蘭(Queens Land)所產的Matrix Opal,由於侵入作用,蛋白石在母岩上留下了極美的圖案,

不過,蛋白石做成的珠寶飾物,確實要避免其處於高熱的環境下,才比較安全.

總體說來,雖然在加工時較為困難,但蛋白石卓越的變彩,其他寶石無可匹敵者,使其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寶石.

原石與晶體

蛋白石是非晶質,原石不具有晶體結構.

產出原石多呈不規則塊狀,其上有豐富變彩者才具切磨價值.

不同產地的蛋白石圍岩不同,有時將蛋白石與圍岩部份一起切磨,形成了有趣的圖案.

clip_image035

產於澳洲的蛋白石原石,已經過清理,從部份區塊可見變彩.

合成與仿製

蛋白石的合成較一般寶石困難,也因此,變彩亮麗的合成蛋白石,價格也不便宜.基本上,蛋白石有兩種主要的仿製品,吉爾森蛋白石(Gilson Opal)及斯洛克姆石.

其中,吉爾森蛋白石的資料較清楚,其基本成份與原理,和天然蛋白石相同,也是在其結構中,藉仿製天然蛋白石的微粒狀矽土以產生變彩.只是其組成內沒有水分,也因此不須擔心水分失去後,可能會造成的質變.

從外形上來看,吉爾森蛋白石的變彩相當亮麗,甚至遠超過一般蛋白石,但仔細觀察,則能發現一些與天然蛋白石不同的特點.

clip_image037

這塊吉爾森黑蛋白粗體的正面,可看見其彩斑成鑲嵌式相連,而從其側面,會看到條紋狀紋路.

clip_image038

吉爾森蛋白石三層石,由正面看過去,可看出色斑之間以鑲嵌式結構相連.

首先,只要從不同方向觀察,會發現吉爾森蛋白石在每一塊區域上都會有彩斑,而且彩斑的形狀雖然是不規則的,但不會有特別大或特別小的區塊.天然蛋白石要想在每塊區域都有彩斑,其等級可是相當高,相當昂貴的,而且,彩斑的大小也很少像吉爾森蛋白石那樣一致.

在吉爾森蛋白石原石的構造上,有一面是以鑲嵌式的結構,讓許多塊色斑相接的,把這面當做正面,則在側面上,便可看到彩斑的分佈成條紋狀(見附圖).

不過,條紋狀的結構在許多天然蛋白石上也是存在的.

以吉爾森蛋白石原石的構造想像切磨成寶石後的彩斑分佈,應該可以以鑲嵌式,或條紋狀的結構,將較可能有問題的吉爾森蛋白石與天然蛋白石分辦出來.

但由於從其外形可能較容易將其分辦,吉爾森蛋白石也常做成三層石,而且有時特別將其斜狀切成薄片,使其鑲嵌狀結構較不明顯.

另外,以吉爾森製程的透明蛋白石,從外形上較難與天然蛋白石區分.

斯洛克姆石則是在玻璃中,放入閃光物質使其模仿蛋白石變彩的閃光效應,但斯洛克姆石無法仿製出如吉爾森蛋白石的絲狀變彩區塊.

現在市面上有種用不同顏色聚合物(Polymer-impregnated opals)混合而做成的仿蛋白石,其基本組成與蛋白石完全不同,價錢也該比吉爾森蛋白石及斯洛克姆石為低.

優化處理

蛋白石較常見的優化處理為層成石,有分二層石和三層石兩種(Doublet or Triplet).

所謂的二層石,是將一片薄的蛋白石貼在另一材料的底托上,此底托通常選用黑色的瑪瑙,因其硬度夠,且上層的蛋白石在黑色的背景襯托之下,更能見其變彩.

三層石則是在蛋白石層上,再加一層水晶,以做保護之用,若用放大鏡觀察,常可在水晶與蛋白石之間發現被擠壓的氣泡.

層成石的價格比起原本的蛋白石低得多,且又有底托及上層水晶的保護,很適宜用做首飾.

澳洲的安達莫卡蛋白石(Andamooka Opal),其優化處理仿照了黑瑪瑙的染色處理方式,內容相當有趣.

clip_image040clip_image041

蛋白石三層雜湊石( Mosaic Opal Triplet ),中問層的蛋白石是用許多片蛋白石薄片所拚湊而成,上方用水晶,下方用瑪瑙包裹而成.

clip_image043clip_image045

蛋白石二層石.

clip_image047

安達莫卡蛋白石.灰色的母岩上看得到條紋狀的蛋白石變彩.

安達莫卡蛋白石本身是多孔隙的岩片,而被蛋白石成份侵入,造成隱約可見的蛋白光,但其本體色不夠深,不能將蛋白石的變彩強烈地表現出來,因此其優化處理的目的便是將其染黑,使其更美觀.

開始的步驟先將安達莫卡蛋白石浸入温糖水中,之後風乾,使糖份進入母岩孔隙;再將母岩置入硫酸中,糖的化學式是C6H12O6,碰到硫酸後會脫水,只剩下黑色碳粒(C),如此便將母岩染黑了.

電氣石概說 Tourmaline

成份:複合矽酸硼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62-1.64,具雙折射0.018

比重:3.06

產地:俄羅斯,馬達加斯加,美國,巴西,緬甸,非洲,加拿大,墨西哥,澳洲,南非,坦尚尼亞,納米比亞,斯里蘭卡

介紹

電氣石又被譯名為碧璽,其常在同一晶體上顯現多種顏色,是其主要特色.電氣石由於具有熱電性及壓電性,容易因靜電效應而帶電,因而得名.

據說碧璽是慈禧太后的最愛,連死後陪葬都放了顆西瓜碧璽.

電氣石的顏色分佈之廣,堪稱所有寶石之最.常在一塊電氣石晶體上,同時具有多色混雜,這也是由於其壓電性而形成的特色.而若電氣石上混雜的顏色多,且同時具有高淨度者,則更受喜愛.

clip_image049

呈綠紅雙色的西瓜碧璽.

clip_image051

大紅電氣石(Rubellite).

純以單色寶石晶體而言,較常見的電氣石,有紅色,綠藍色,黃綠色者.

紅色電氣石在市場上最受歡迎,被稱為大紅電氣石(Rubellite),以示與紅寶石相較(Ruby).不過,紅電氣石的顏色通常較紅寶石明亮,多具經驗便可分別出兩者.

藍電氣石的顏色很特別,與其他藍色寶石的顏色並不相像,通常是帶點暗色的靛藍色,優良的晶體也是很稀有的.

綠色電氣石是電氣石中較為普遍的品種,有時其顏色與祖母綠的顏色相近,因此也會被當做祖母綠的代用品.

但若以查爾斯濾色鏡觀察,可發現一般的綠色電氣石在濾色鏡下呈綠色,與大多數祖母綠呈紅色的情形不同.

綠色電氣石中有一種亮綠色的品種,稱為鉻電氣石(Chrome Tourmaline),這種電氣石是新近發現的品種,其顏色較明亮,與一般的綠色電氣石不同.

clip_image052

鉻電氣石.

clip_image054

藍綠色的電氣石.

且鉻電氣石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呈現紅色,可知有鉻離子成份存在.

由於鉻電氣石具有相當美觀的綠色,加上其產量稀少,使其價錢較一般綠電氣石高上數倍,因此,也有許多綠電氣石冒充鉻電氣石出售,但此種情況,可如之前所述以查爾斯濾色鏡加以區分.

巴西的帕拉依巴(Paraiba)地方,出產極為優良的電氣石晶體,就稱為帕拉依巴電氣石(Paraiba Tourmaline),是極為高價的電氣石品種.

帕拉依巴電氣石主要為綠色與藍色,其綠色品種深至近祖母綠色.但更為稀有的,是其藍色品種,呈現亮藍色,其色澤相當亮麗獨特,使其成為電氣石系列中,最為高貴的品種.

其他顏色中,無色與黃棕色(Dravite Tourmaline)者較為稀少;黑色電氣石(Schorl Tourmaline)則因產量太大,顏色又不算美觀,因而很少被用在珠寶業上.

電氣石中,若有管脈狀平行的內含物存在,則會產生貓眼效應.

clip_image056

黃色電氣石是較少見的品種.

clip_image057

綠電氣石上,可見平行的管脈狀內含物而形成的貓眼現象.

電氣石的貓眼並非由於平行的金紅石所產生,仔細觀察時,很容易發現較粗的平行管脈狀內含物,這使得電氣石的貓眼線,不若金綠玉貓眼那般細而亮.

由於近來發現許多新的電氣石優質礦區,市面上的電氣石數量增多,價格也更趨於平易,被認為是相當具有潛力的寶石.

國內市面上常見做成珠串的電氣石,這些通常是礦物級,具有不少內含物者.

而寶石級晶體則是要求清澈透明的,若同時又具有多樣顏色變化,其價格會更高.

要呈現電氣石的顏色變化者,最為知名的要算西瓜碧璽了,同一顆電氣石內,有著紅綠兩色滲雜,有的是內紅外綠,或內綠外紅,或者兩者上下均分.

電氣石本身容易帶靜電,易吸附微小顆粒,較大的晶體若長久不擦拭,會積上大量灰塵.

原石與晶體

電氣石為三方晶系.

常見晶體為似三方柱狀,端點部份具三個椎面,柱面部份則常有平行C軸的生長紋理.

原石上常可見顏色分層變化,可能在原石兩端顏色不同,或者內外圈顏色不同.

clip_image059

藍綠色的電氣石三方柱狀晶體.

仿製與合成 電氣石顏色變化多,有可能與其他價值較高的寶石相混,不過,電氣石的顏色通常較特殊,常具有輕微的顏色變化.合成電氣石雖可在實驗室合成,但市面上用來代替天然電氣石者,大多是人造尖晶石.

優化處理 電氣石經幅射處理後,可使其顏色變深,熱處理後顏色則會變淡.

有機寶石之長石系列

图片

所謂有色寶石(colors stone) 就是鑽石以外的的天然寶石,皆稱為有色寶石,而為人們用來做裝飾的就有近百種。有色寶石由於有多種色彩,比起鑽石更為活潑、俏麗,作為裝飾物能有多種搭配選擇,在珠寶界自有其市場及地位,近年深受珠寶玩家的青睞。

其實,紅色、藍色的寶石,並非只有紅藍寶,紅碧璽(Rubiltt)、紅尖晶石(Red Spinel)、都是非常美麗的紅色寶石。丹泉石(tanzanite)、 堇青石(iolite)也都是非常像藍寶的藍色寶石。

鑽石等級看所謂的4 C,(1)color顏色(2) clarity淨度 (3) cutting切割 (4) carat重量,有色寶石亦同,只是有色寶石之顏色、瑕疵沒有像鑽石有較細緻的分級,尤其同種寶石的顏色,大部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例如﹕紅寶石鮮紅最佳,但微帶紫紅及微帶粉紅,何者為佳?

日本喜歡帶紫紅、台灣喜歡帶粉紅,所以很難論斷,端看個人需要如何搭配或喜好。不過既然稱之有色寶石,當然顏色才是價位取決的首要條件,至於切割,一般有色寶石都是橢圓、多面式切割,也有長方形切割(一般祖母綠的切割)及蛋面切割,其中蛋面切割一般是因為寶石本身內含雜質較多,即使做寶石切割,也無法顯現折射火花,另一種則是為了顯示出其特有現象,例如﹕星石、貓眼石(所謂現象石),才切割成蛋面。一般蛋面切割寶石,品質較差,但是蛋面切割之現象石則不同,只要品質佳,甚至貴過同種寶石切割的價格。

長石總覽 Feldspar

長石是相當常見的礦物,以成份來說,可分為兩類,具鉀離子的鹼性長石及不具鉀離子的斜長石.但實際上存在於自然界的長石礦物中,這兩類長石的成份多少會互相混雜.

常見寶石用的鹼性長石成份均是矽酸鉀鋁,而以其晶體結構的不同分為正長石(或稱月光石Moonstone-Orthoclase,單斜晶系)與微斜長石(或稱天河石Amazonite-Microcline,三斜晶系).寶石圖鑑上雖僅將帶有白或藍色光彩的正長石歸類為月光石,但市場上其實都將其他不同顏色的正長石也稱為月光石.

斜長石的成份是矽酸鋁鈉鈣,寶石用品種皆是三斜晶系,較常見的有鈣鈉斜長石(或稱拉長石Labradorite),日長石(日光石Sunstone-Oligoclase).

月光石概說 Moonstone

成份:矽酸鉀鋁

晶體結構:單斜晶系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52-1.53,具雙折射0.005

比重:2.57

產地:緬甸,斯里蘭卡,印度,馬達加斯加,巴西,美國,墨西哥,坦尚尼亞,歐洲.

介紹

月光石上不同於其他寶石的特殊光澤,使其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寶石.

從礦物學的觀點來看,應把月光石稱為正長石(Orthoclase),此名來自其晶體形狀成垂直交角(Ortho-)的特性.但由於其上帶有柔和的白色光彩,寶石業內較常稱其為月光石(Moonstone)或月長石,使其帶了些浪漫的意味.

clip_image002
這顆閃著藍光的月光石,由於本體相當澄透,其價格較一般月光石高出許多.
clip_image004
雖然被稱為彩虹月光石,其實其閃光仍是以藍色與黃色二者為主要色彩.
月光石常見的顏色是柔和乳白色者,其他亦有粉橙色,灰黑色等等顏色.

價格較高的月光石,是帶有藍色或彩虹色光彩者;這些光彩是月光石所特有的,雖然有點類似蛋白石的火光,但兩者的形成原因並不相同.

月光石上這些或藍白或彩虹色的光澤,是來自其內部結構的反射所構成.

月光石內具有鈉長石與正長石的相間夾層,光線因而在其內反射出藍或彩虹色的光彩.月光石光彩與蛋白石火光相似,都會隨著觀視角度不同而變化.

clip_image006
從這顆白月光石上可清晰看見其貓眼效應.
clip_image008
嚴格算起來該是其他種類的正長石.但現在市場上都將其他顏色的正長石一同歸類為月光石.
另外月光石上也常見貓眼效應,是由於其內的絲狀結構所構成的.

由於其特殊的光彩效應,月光石常磨成凸面狀,而較少做成切面寶石.

clip_image010
灰色月光石.
合成與仿製 其實月光石的價格並不高,加上其特殊的光澤與閃光,因而沒有天然仿製品或人造合成品.

優化處理 不明.

天河石概說 Amazonite

成份:矽酸鉀鋁

晶體結構:三斜晶系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52-1.53,具雙折射0.008

比重:2.56

產地:印度,美國,加拿大,前蘇聯,馬達加斯加,坦尚尼亞,納米比亞

介紹

藍綠色的天河石為鹼性長石的一種.

天河石之名(Amazonite)據稱是由於其發現地,為南美洲亞馬遜河(Amazon)流域所致.

天河石本體為不透明的藍綠色,其上會有白色條紋,常以凸面狀做成飾物或雕件.

clip_image002[1]

天河石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

優化處理 不明

拉長石概說 Labradorite

成份:矽酸鋁鈣鈉

晶體結構:三斜晶系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56-1.57,具雙折射0.010

比重:2.70

產地:加拿大,芬蘭,挪威,前蘇聯

介紹

拉長石是斜長石系列中,最常用做寶石飾物者.

拉長石的寶石晶體呈淡黃色,但相當有趣的,常用做寶石飾物者反而不是晶體寶石,而是呈現彩色閃光的灰褐色者.

clip_image004[1]

灰褐色的拉長石上的藍色游彩相當特別.

clip_image006[1]

呈現淡黃色的拉長石寶石晶體反而較為少見.

拉長石閃光的產生原理應與月光石相同,皆是由於其內鈉長石與正長石相間所致.

拉長石的本體呈灰褐色,與月光石較鮮艷的顏色相異;至於其上較常見的閃光,則亦多是藍色或亮黃色.

仿製與合成 長石系列由於產量極大,其實價格都不高,因而沒有天然仿製或人造合成品.

優化處理 不明.

日光石概說 Sunstone

成份:矽酸鋁鈉鈣

晶體結構:三斜晶系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54-1.55,具雙折射0.007

比重:2.64

產地:挪威,美國,印度,前蘇聯,加拿大

介紹

日光石上具有金屬色紅橙光彩,是其異於其他寶石的主要特色.

雖然屬於長石系列之一,日光石的特色與月光石及拉長石不同.日光石由於其內的金屬內含物,使其反射出紅橙色的光彩.

新近,從美國奧瑞岡州(Oregon)產出的日光石進入市場,其本體色澄透而具有金屬內含物光澤,使其成為相當受歡近的新興寶石.

clip_image008[1]

這顆奧瑞岡所產的寶石級日光石中,金屬內含物呈平行排列,也因而會形成貓眼效應.

clip_image010[1]

礦物級的日光石,仍可看出金屬光澤

其他礦物級的日光石,由於本體不夠澄透,價格較便宜,但因其紅澄色的金屬閃光,使其仍常用於珠寶首飾上.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或合成品.

優化處理 不明.

孔雀石概說 Malachite

成份:羥基碳酸銅

晶體結構:單斜晶系

硬度:4

光學性質:折射率1.85,雙折射0.025

比重:3.80

產地:薩伊,前蘇聯.

介紹

雖然硬度不高,但孔雀石美麗的綠色紋理也相當受歡迎.

孔雀石的硬度只有四,結構不夠緊密,且易被酸侵蝕,這些是其作為寶石飾物的缺點.

孔雀石常生成在銅礦產區附近,這是其基本組成內有銅離子之故.

clip_image012

孔雀石上的條紋何種較好,其實亦是個人喜好問題,我雖然較喜愛此種眼狀條紋,有些人卻覺得有點可怕呢.

clip_image014

藍色的藍銅礦與綠色的孔雀石混雜,稱為藍銅-孔雀石(Azurite-Malachite),紋路美觀者亦相當稀少.

銅離子使得孔雀石上,產生或深或淺的綠色,形成的或眼狀,或條紋狀紋路,是孔雀石的獨一特徵,這也是其受人喜愛的特點.

孔雀石常與其他具銅離子成份的礦物共生,最常見的是與藍銅礦(Azurite)混雜生長,兩者形成藍綠交雜的形式.其他共生的礦物亦有可能是矽孔雀石(Chrysocolla),土耳其石(Turquoise),赤銅礦(Cuprite)等,若是再與水晶混雜,則這些混合礦物的硬度可達到七,更適宜用於珠寶上.

通常來說,孔雀石的紋理越清晰越好,呈眼狀者較呈平直條紋者受歡迎.

原石與晶體

孔雀石為單斜晶系.但開採出來的孔雀石原礦不具晶體外型,因其是以近似隱晶質的微小晶體所構成.

孔雀石的原礦,外型呈極為特殊的葡萄球狀.因常見大型原石,故可用做雕件的材料.

clip_image016

孔雀石原石呈葡萄球狀,藍綠色的部份是矽孔雀石.

仿製與合成

一般的孔雀石價格不高,沒有仿製品.

由於其上的條紋是相當明顯的特徵,孔雀石應不致與其他礦物混淆.

優化處理 孔雀石本身即呈深綠色,雖有可染色的條件,但應不會進行此種優化處理.

有色寶石之剛石系列

图片

所謂有色寶石(colors stone) 就是鑽石以外的的天然寶石,皆稱為有色寶石,而為人們用來做裝飾的就有近百種。有色寶石由於有多種色彩,比起鑽石更為活潑、俏麗,作為裝飾物能有多種搭配選擇,在珠寶界自有其市場及地位,近年深受珠寶玩家的青睞。

其實,紅色、藍色的寶石,並非只有紅藍寶,紅碧璽(Rubiltt)、紅尖晶石(Red Spinel)、都是非常美麗的紅色寶石。丹泉石(tanzanite)、 堇青石(iolite)也都是非常像藍寶的藍色寶石。

鑽石等級看所謂的4 C,(1)color顏色(2) clarity淨度 (3) cutting切割 (4) carat重量,有色寶石亦同,只是有色寶石之顏色、瑕疵沒有像鑽石有較細緻的分級,尤其同種寶石的顏色,大部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例如﹕紅寶石鮮紅最佳,但微帶紫紅及微帶粉紅,何者為佳?

日本喜歡帶紫紅、台灣喜歡帶粉紅,所以很難論斷,端看個人需要如何搭配或喜好。不過既然稱之有色寶石,當然顏色才是價位取決的首要條件,至於切割,一般有色寶石都是橢圓、多面式切割,也有長方形切割(一般祖母綠的切割)及蛋面切割,其中蛋面切割一般是因為寶石本身內含雜質較多,即使做寶石切割,也無法顯現折射火花,另一種則是為了顯示出其特有現象,例如﹕星石、貓眼石(所謂現象石),才切割成蛋面。一般蛋面切割寶石,品質較差,但是蛋面切割之現象石則不同,只要品質佳,甚至貴過同種寶石切割的價格。

 

 

剛玉系列總覽 Corundum

鑽石除外,在常見寶石中,硬度最高與價值最高的兩種寶石,均是屬於剛玉系列的,就是紅寶石(Ruby-Corundum)與藍寶石(Sapphire-Corundum).

剛玉系列屬於他色寶石,也就是說,其顯現的顏色並非由其基本成份構成,而是由其參雜的顯色元素所形成.因此,剛玉系統因其內部參雜的元素不同,顯現出各種繽紛的色彩.依照正確的分類來說,參雜鉻離子的剛玉,會在外觀上形成亮麗的紅色,也就是紅寶石(Ruby).

而其他顏色的剛玉,則通稱為(Sapphire),中文翻成藍寶石,可能會有誤導的危險.實際上,藍寶石固然以天藍色的種類最受人喜愛,但是也有粉紅色,橘色,綠色,紫色等許多色彩鮮豔的種類,在珠寶業內,是非常重要的寶石.

紅寶石概說 Ruby

成份:氧化鋁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9

光學性質:折射率1.76-1.78,具雙折射0.008

比重:4.00

產地:緬甸,泰國,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印度,美國科羅拉多,俄羅斯,澳洲,挪威

介紹

紅寶石是剛玉系列中,最為知名且最受人喜愛的品種.其價格也在常見的有色寶石中居冠.

紅寶石最受人喜愛的特點就是其顏色.剛玉系列中,呈現深色的紫紅,褐紅色者,才有資格被稱為紅寶石,其他紅得不夠徹底的近紅色剛玉,則通稱為粉紅藍寶石(Pink Sapphire).

紅寶石等高價寶石是極講究”出身”,也就是寶石的產地的.

紅寶石的產地中,以緬甸所產者最為名貴,正紅的顏色,被稱為”鴿血紅”的色澤,是紅寶石中最受歡迎者.

其實要正確無誤地鑑定寶石產地,有相當的難度,商業上稱某某產地的寶石,實際上指的是色澤,淨度到達此產地著名的寶石等級者,並不一定真是此產地所產出.

clip_image002

紅寶石戒指.清澈的紅寶石相當昂貴,只好借老媽的紅寶石戒指出來充場面.

clip_image003

產於越南的紅寶星石,可清晰地看見其星芒.

同一個產地本就會產出各種不同等級的寶石.只要求特定產地的寶石,其實並無太大意義,重點還是要看寶石的品質,來決定其價值.

紅寶石的色澤是由鉻離子所產生,因此,在濾色鏡下觀察紅寶石,通常可看到其呈現紅色.

紅寶石內常有較多內含物,使其淨度較差.

包括紅寶石在內的剛玉系列,由於屬三方晶系,常具有六角形的針狀紋路,有些晶體在磨成凸面形圓粒後,於單一點光源的照射下,會產生三線的六角星芒(Asterism),稱為星石.

星芒的產生,與貓眼的形成原因基本上相同,均是由於寶石內,針狀物的結晶,整齊排列的結果.紅寶石內,針狀金紅石以呈120度的夾角,分成三組排列,三組針狀物各產生一條貓眼光,因而構成了星芒.

原石與晶體

紅寶石屬三方晶系.

紅寶石常見的原石呈六方板狀或六方桶狀,柱面上有垂直C軸的生長紋理,底軸面上常見三角形突起的生長標誌.

clip_image005

產於俄羅斯的紅寶石晶體,呈六方桶狀,底軸面上可見三角形突起的生長標誌.

仿製與合成

天然寶石中,易與紅寶石相混的寶石有紅石榴石,紅尖晶石,紅電氣石.

其中,石榴石與尖晶石為單折射寶石,與剛玉系列的雙折射特性不同,而紅電氣石的顏色與紅寶石則不大相同,較易分辨出來.

合成寶石方面,自本世紀初,合成紅寶石以維紐爾法研製成功後,便以此種人造紅寶石為替代天然紅寶石的主要來源.

合成紅寶石在光學特性,物理特性上都與天然紅寶石相近,一般人很難分別出來.

clip_image007clip_image009

這是顆林德紅寶星石,其星光非常清晰,但本體呈現不透明的顏色,且由其背面可觀察到弧形紋 路,這些特點與天然紅寶星石不同(可參考藍寶石一文).

天然紅寶石內的色帶是呈六角形,而維紐爾法製程的合成紅寶石,則具弧形生長紋,且有氣泡內含物,因此,可在顯微鏡下加以鑑別.

剛玉系列的星石也可以人造合成,稱為林德星石(Linde Star Ruby).

優化處理

紅寶石經熱處理後,絲狀內含物會溶解,使得其更為清澈,反過來說,若觀察到絲狀內含物,則表示此紅寶石沒有經過熱處理.

紅寶石亦可經擴散處理增加顏色.這是在熱處理時,加入鉻,使紅寶石表面的顏色變為較鮮紅,這種處理,商家有責任告知消費者.

藍寶石概說 Sapphire

成份:氧化鋁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9

光學性質:折射率1.76-1.78,具雙折射0.008

比重:4.00

產地:緬甸,斯里蘭卡,印度,泰國,澳洲,奈及利亞,美國蒙大拿,高棉,巴西,肯亞,馬拉威,哥倫比亞.

介紹

剛玉系列的寶石,其顏色分佈相當廣,但除了鮮紅色的紅寶石(Ruby)之外,其他顏色的剛玉寶石全被歸類為藍寶石(Sapphire).

藍寶石當然最主要的就是亮麗的藍色品種,但依照分類,其他顏色的剛玉也稱為藍寶石(Sapphire),因此就有粉紅藍寶石(Pink Sapphire),綠色藍寶石(Green Sapphire)等等讓人混淆的稱呼.因此,也有許多商家在販賣時,寧可稱其為粉紅剛玉,綠色剛玉.這樣的名稱使人較容易理解.

clip_image011

雖然顏色分別是呈紫色,黃色,粉紅,藍色的剛玉,在寶石學分類上全部稱為藍寶石(Sapphire).

clip_image012

在這一顆藍色藍寶石上,可以看見其平行的色帶,其實色帶若太明顯,在商業上,算是瑕疵,卻同時是天然藍寶石的證明.

從顏色來說明,剛玉系列的基本組成為氧化鋁,而純粹的氧化鋁結晶是呈無色的,刻面出來呈透明無色的寶石(White Sapphire or Colorless Sapphire),有時被稱為”白寶石”.

但剛玉系列於自然界中生成時,由於不同的顯色元素離子滲雜於其中,使其呈現許多色彩豐富的品種.

藍色藍寶石(Blue Sapphire)是藍寶石中,最重要,也最受人喜愛的種類.藍色藍寶是由於其內的鈦離子(Ti)與鐵離子(Fe)而致色.其最受歡迎的顏色,為飽和的藍中帶紫色澤,被稱為矢車菊藍(Cornflower Blue).

另外,市場上,對於像藍寶石這樣的高價寶石產地,也是相當講究的.

喀什米爾的藍寶石是幾近傳說的藍色藍寶,其產量相當稀少,顏色飽和深湛,是收藏者心目中的極品.其他緬甸,泰國及斯里蘭卡(錫蘭)也均是優質藍色藍寶的產地.

粉紅藍寶石(Pink Sapphire)相當受年輕族群所喜愛.

與紅寶石相同,粉紅藍寶是由鉻(Cr)致色,只是其紅色不如紅寶石深.實際上剛玉系列中,紅得不夠徹底,不夠稱為紅寶石(Ruby)的近紅色剛玉,大概都被歸為粉紅藍寶石.

黃色藍寶石(Yellow Sapphire)與橘色藍寶石(Orange Sapphire)較為少見,而國內常將這兩種顏色品種的藍寶石,直稱為”黃寶石”.

clip_image013

粉紅色藍寶石的色澤,與其他以粉紅色著稱的寶石相較,是較為飽和的.

clip_image015

由於不同的顯色元素滲雜其中,使得同一顆剛玉上呈現了不同的色調.這顆黃綠色藍寶上可看到明顯的顏色變化.

綠色藍寶石(Green Sapphire)的色澤,其實是藍色藍寶石與黃色藍寶石的顯色元素相混雜而形成的.

而綠色藍寶細看,像是由藍色與黃色的結構交替而生,且色彩的飽和度不夠,因此較難與其他種類的綠色 寶石一較高下.

藍寶石中亦有紫色的品種(Purple Sapphire).

一種呈粉紅帶橘色,或橘色帶粉紅的剛玉品種,稱為帕德瑪剛玉(Padparadscha Corundum),是剛玉系列中,除紅寶石(Ruby),藍寶石(Sapphire)之外,唯一有自己名稱的寶石.

藍寶石中還有許多偏黑藍色的品種,但實際上,藍寶石的顏色要越飽和鮮艷越好,並不表示越深越好,顏色過深反而不討喜.

剛玉系列的星光效應(Asterism),在寶石中是獨樹一格的.

藍寶石中,星光現象的產生,是由於寶石內針狀金紅石內含物,按照三方晶系的晶形生長.當其切磨成凸面寶石時,可在點光源下看到呈六線的交义星芒,便稱為星光藍寶(Star Sapphire).

星光藍寶的本體色不限於藍色,但以藍色與黑色較常見,因深的本體色較能襯出星芒的明亮.

星芒會隨著觀看的角度不同而移動,但是如果注意觀察,單條星芒光不論如何移動,星芒光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如此可印證此星光是由其內部結構所產生.

如果用大倍率的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更可觀察到極細,與星芒光垂直的針狀金紅石.

clip_image016

藍寶星石.並不是每顆礦物級剛玉都可磨成星石的,工匠通常要考慮切磨方向,內部結構是否整齊等問題.

clip_image018

黑色藍寶星石上的星芒常呈黃色,與黑色兩色成強烈對比.

星石的價值首要看其星芒是否清楚,星芒光是否正直無斷裂,還有寶石本體的顏色是否純淨亮麗而定.

將剛玉的各種類顏色整理起來,各色藍寶石若再加上紅寶石,其顏色分佈廣至彩虹的七彩色,加上其硬度高至九,高折射率(1.76-1.78),耐高熱(1300度以上)的特性,因而使其成為珠寶業中,最為重要的寶石.

原石與晶體

藍寶石呈三方晶系.

藍寶石的晶體常呈六方柱狀,有時會形成六方雙椎狀,柱面及椎面上可有垂直C軸的生長紋理,底軸面上可能有三角形突起的生長標誌.

六方柱狀及六方椎狀產狀,可能會使人認為剛玉屬於六方晶系,但六方柱上若有菱形面時,常可見一端有,一端無的生長樣式,可推知晶體的兩端間,並不具有對稱面,這特點與六方晶系不同.

clip_image019

呈六方板狀的藍寶石晶體,底軸面上可見三角形突起的生長標誌.

仿製與合成

藍色的藍寶石容易與堇青石(Iolite),藍晶石(Kyanite),丹泉石(Tanzanite)混淆,但堇青石與丹泉石可由其強烈的二向色性與藍寶石區分,其他種類寶石則可能須由其折射率,光譜與內含物來做區分.

人造品方面,剛玉系列均可用維紐爾法(火熔法)合成.除此之外,人造尖晶石也可能用來仿製藍寶石.

本世紀初,藍寶石雖已成功地由維紐爾法合成製造,但星石卻被認為不可能仿製,但之後在合成人造剛玉時,加入金紅石,竟在表面析出,產生星芒效果.

此種合成星石在市面上販賣者稱為林德星石,其與天然星石在外觀上有些不同.

首先,林德星石的星芒非常清楚,被形容為”畫”在表面上,天然的星石當然也有的星芒很清楚,但是價格極高.

其次,合成星石一般是不透明的,而天然的大多呈現半透明的顏色,也許還能看到其內混濁的內含物.

最後一點,則由於合成星石還是由維紐爾法製成的,還是可以觀察到其弧狀生長紋理.

優化處理

藍寶石能由熱處理增加或減弱顏色,使其更趨近市場喜愛的顏色.熱處理後的顏色,是相當穩定的,不會褪去,亦不會因切磨拋光而去除.基礎的熱處理,其實在產地開採後,是幾乎必會進行的步驟,商業上一般也認可這種處理.藍色寶石被認為較有問題的優化處理,在於熱擴散處理(Diffusion),國內俗稱”二度燒”.

熱擴散處理除了對寶石做熱處理外,還將氧化鐵,氧化鈦加入一起加熱,利用化學反應使藍寶表面顏色加深,但顏色加深部份只有外部一層,若重新拋光,可能將此色層磨掉,所以其顏色被認為是不穩定的.

星光效應亦可藉由熱擴散處理技術,加至天然藍寶石上.擴散處理的藍寶石,價格應較天然藍寶石便宜,商家須事先告知顧客,並以合理價格出售.

黝簾石概說 Zoisite

成份:羥基矽酸鈣鋁

晶體結構:斜方晶系

硬度:6.5

光學性質:折射率1.69-1.70,雙折射0.01

比重:3.35

產地:坦尚尼亞,肯亞,挪威,澳洲,義大利,美國

介紹

黝簾石系列是較新近的寶石.

黝簾石系列中,以丹泉石(Tanzanite或稱坦桑石)最為重要.

自從在1967年於坦尚尼亞發現之後,丹泉石明亮的藍紫色,立刻受到市場的歡迎,加上礦藏極其稀少,使其價格迅速攀升至與紅藍寶等高價寶石比肩.成了炙手可熱的寶石新貴.

其實大多數的丹泉石原礦呈褐色,因此須經熱處理後,使其顏色轉為藍紫色 .

clip_image020

丹泉石紫藍色是在寶石中相當獨特而受喜愛的顏色.

這種熱處理,幾乎可認為是丹泉石的標準優化處理.處理過後的丹泉石,呈藍中帶紫的色調.

丹泉石的多色性相當強烈,當其置於二向色鏡下觀察時,會呈現藍色,紫色,灰黑色三種強烈不同的顏色.

丹泉石切面寶石的美感,與其多色性有絶對的關係,從正面看過去,由於觀視角度的些微不同,藍色調與紫色調比例呈現微妙變化,形成了丹泉石最受人喜愛的特性.

clip_image021

嵌紅寶黝簾石石板.紅綠相雜的顏色對比使其常用做雕刻材料.

黝簾石系列中,另外常被用來做為飾物者,是綠色不透明的黝簾石品種,其上有黑色條紋,有時並嵌有紅寶石礦,稱為嵌紅寶黝簾石(Ruby in Zoisite).

嵌紅寶黝簾石其實是紅寶石與黝簾石的共生礦,兩者一呈紅色,一呈綠色,強烈的顏色對比使其成為相當吸引人的礦物.

磨成凸面狀做成飾物後相當漂亮.許多工匠會利用這個顏色對比在其上刻出相對應的圖案,如能構成有意義,顏色又相互搭配的樣式,自然會受人喜愛.

原石與晶體

丹泉石為斜方晶系.

丹泉石晶體呈斜方柱狀,柱面上有平行C軸的生長紋理.

仿製與合成

丹泉石是相當受歡迎的寶石,各種人造的仿製品也紛紛出現,但大多是用人造尖晶石或人造剛玉或其他人造寶石來進行仿製.

而與天然丹泉石成份相同的合成寶石,還無法製造出來.

優化處理 丹泉石幾乎都經過熱處理以增色.

尖晶石概說 Spinel

成份:氧化鎂鋁

晶體結構:等軸晶系

硬度:8

光學性質:折射率1.71-1.73,單折射

比重:3.60

產地:緬甸,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阿富汗,巴基斯坦,巴西,澳洲,瑞典,義大利,土耳其,前蘇聯,美國

介紹

尖晶石的顏色範圍其實很廣,但大多數顏色不夠搶眼,只有幾種常用在珠寶上.

最常見於珠寶飾品的尖晶石要算是紅色尖晶石了,其色澤與紅寶石(Ruby)相近,均由鉻離子產生,也因此兩者均會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呈現紅色.紅尖晶石與紅寶石的多種特徵近似,以致於常會混淆,但尖晶石為單折射寶石,而紅寶石則呈雙折射,這一點提供了分辦兩者的有力依據.

clip_image023

紅尖晶石的色澤與紅寶石相仿.

clip_image025

其他各種顏色的尖晶石

紅尖晶石與紅寶石混淆的最有名實例,是大英國協的王冠,其上號稱世界上最大的紅色寶石”黑王子”(Black Prince 170ct.),一直被認為是紅寶石,直到近代才驗證其為紅色尖晶石.

另外藍色尖晶石的色澤較暗淡,不似藍寶石那般亮麗,反而有幾分似藍電氣石的靛青色.

淡紫色,淡粉紅色的尖晶石品種也會用在珠寶上,但其顏色較其他同色寶石柔和.

其他顏色尚有橘紅色,紫灰色等.

尖晶石常有其特有內含物,呈立方體形,但常小至類似氣泡,須用顯微鏡方能分辦.另外,緬甸所產的尖晶石常見特殊的羽狀裂紋內含物.尖晶石的色散性較剛玉系列稍強,會發出彩虹般的火彩.整體來說,尖晶石的硬度達到摩斯硬度8,顏色變化也多,又頗具火彩,但顏色較不亮麗,以致不如剛玉系列那樣流行.

原石與晶體

尖晶石為等軸晶系.

常見尖晶石晶體顆粒較小,呈完整八面體,面上常有三角形生長標誌,常見雙晶現象.

clip_image026

呈八面體晶形的尖晶石.

仿製與合成

在討論合成寶石時,人造尖晶石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人造尖晶石與人造剛玉一樣,均是用維紐爾法合成的,但人造尖晶石的弧狀生長紋較人造剛玉為細,較難觀察出.藍色人造尖晶石經著色後,可用來仿製藍寶石,海藍寶,或丹泉石,但其在查爾斯濾色鏡下會呈現紅色,可資分辦.紅色人造尖晶石可用來仿製紅寶石.無色的人造尖晶石則由於其火彩,可能用做鑽石的代用品.

優化處理 不明

橄欖石概說 Peridot

成份:矽酸鎂鐵

晶體結構:斜方晶系

硬度:6.5

光學性質:折射率1.64-1.69,具雙折射0.036

比重:3.34

產地:埃及,中國,緬甸,巴西,夏威夷,亞利桑那,澳洲,南非,挪烕

介紹

橄欖石呈獨特的黃綠色,是重要的綠色系寶石.

橄欖石的特性上與許多寶石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是自色寶石(Idiochromatic).

所謂自色寶石,指的是其顏色來自其基本成份,而非來自其他滲雜的金屬離子.

clip_image027

橄欖石獨特的黃綠色

相對於剛玉系統,尖晶石系統,電氣石系統這些屬於他色寶石(Allochromatic)的系統來說,橄欖石沒有一票拉哩拉雜不同的顏色,而就僅止是草綠色,因為此綠色來自橄欖石的基本成份-鐵離子.橄欖石內的鐵離子含量越多,顏色也越深.在常見寶石中,橄欖石是僅次於鋯石,具有強烈雙折射的寶石,由較大的橄欖石寶石的上方刻面觀察,可看出其背面刻面具有雙重影像.

原石與晶體

橄欖石屬斜方晶系.

橄欖石原石大多於沖積岩床採出,形成水蝕卵石.

因此,常見的橄欖石為粒狀,而不具晶形,呈現斜方柱狀的晶體較少.

clip_image029

頂端呈斜方椎狀的橄欖石晶體.

仿製與合成 由於獨特的草綠色及強烈的雙折射,橄欖石不致與其他天然寶石相混.人造品方面,很意外地,橄欖石雖屬於中價位的寶石,但竟有人造橄欖石的存在,其資料不明.

優化處理 不明.

矽孔雀石概說 Chrysocolla

成份:水合矽酸銅

晶體結構:單斜晶系

硬度:2

光學性質:折射率1.57-1.63,雙折射0.030

比重:2.20

產地:智利,薩伊,前蘇聯,美國,台灣.

介紹

藍綠色的矽孔雀石若與其他多種礦物共生,會成為色彩繽紛,且具高硬度的寶石.

在中文譯名上,藍綠色的矽孔雀石(Chrysocolla)與深綠色的孔雀石(Malachite)雖然僅差一字,加上矽孔雀石也常與孔雀石共生,但矽孔雀石的成份是水合矽酸銅,而孔雀石是羥基碳酸銅,從嚴謹的定義上來考量,最好是將兩者當作完全不同的礦物討論較為適當.

純粹的矽孔雀石硬度只有二,原本是不適合用在寶石飾物上的,但當矽孔雀石與石英共生時,混合而成的礦物硬度可高至近乎七.

clip_image031

寶石級的矽孔雀石石英相當澄透,價格也極高.

clip_image033

呈現樹枝狀條紋的混生礦物.外圍深綠色的部份是孔雀石,藍色部份是矽孔雀石,黑色部份是赤鐵礦,從紋路來看,應該沒有被矽化.

除了與石英之外,矽孔雀石也常與其他具銅離子成份的礦物共生,這使得此種混生礦物呈現出色彩繽紛的顏色.

常與矽孔雀石共生的礦物包括深綠色的孔雀石(Malachite),深藍色的藍銅礦(Azurite),紅色的赤銅礦(Cuprite),藍綠色的土耳其石(Turquoise).

若這些銅離子的混生礦物再與石英共生,則稱為矽化寶石(Gem Silica).

有時為了簡便起見,則以矽孔雀石石英(Chrysocolla Quartz)代稱這類矽化寶石,而不管組成之內是否可明顯看出矽孔雀石的成份.

色彩繽紛的矽化寶石是很受歡迎的,但當矽孔雀石與石英完全融合,呈現出藍綠色清澈的寶石,其價格會高出許多.

與石英共生的矽孔雀石原石,有時會結成半球狀,其上並有石英晶簇,被稱為晶簇矽孔雀石(Druzy Chrysocolla).

其實國內的台灣藍寶,就是高品質的矽孔雀石石英.

國內有人稱台灣藍寶為藍玉髓,這是由其組成中,以石英為基礎的方向來考量的.

玉髓是質佳的瑪瑙,而瑪瑙是隱晶質的二氧化矽,也就是石英.

因此,矽孔雀石石英的討論,若以石英的成份為根本,而將矽孔雀石當作其顯色元素,確實可將其當作因矽孔雀石而致色的藍玉髓.

clip_image035

藍綠色的矽孔雀石被包裹在透明的石英中.

clip_image037

綠色的孔雀石與藍色的矽孔雀石混生,且被矽化.

但實際上許多稱為藍玉髓(Blue Chalcedony)的寶石,其致色並非由矽孔雀石而來,顏色也不一樣,為表區分,最好是能了解兩者的差異.

原石與晶體

矽孔雀石呈單斜晶系,但原石晶體常叢聚成球狀,似孔雀石原石.

其上常見與水晶共生,形成天藍色的小晶簇.

clip_image038

晶簇矽孔雀石,天藍色呈葡萄球狀的矽孔雀石原石,其上並有水晶形成的微小晶簇,呈現搖曳的光彩效果.

仿製與合成 無合成品,但市面上有以玻璃做成的仿製品.

優化處理 不明

土耳其玉概說 Turquoise

成份:水化磷酸銅鋁

晶體結構:三斜晶系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61-1.65,具雙折射0.04

比重:2.80

產地:伊朗,西藏,墨西哥,美國,前蘇聯,智利,澳洲,巴基斯坦,英國

介紹

土耳其玉是很古老的寶石,以其富麗的藍色,綠色,及其蛛網形圖案受喜愛.

土耳其玉又稱綠松石,早在古埃及時就已被開採.

綠松石常產在銅礦開採地附近,這是因銅離子為綠松石基本組成的關係.

clip_image040

呈天藍色的綠松石

clip_image042

中國所產的土耳其石.其上的黑色蛛網成份為氧化鐵.

綠松石的組成為水合磷酸銅鋁,但是其中的鋁離子可能被鐵離子所取代,而使其本體產生不同顏色的色調.

當綠松石內所含的鐵離子越多,則顏色越綠,反之,若無鐵離子,則呈富麗的天藍色.

另外,綠松石有另一個特徵,便是其上常形成蛛網狀的圖案.

蛛網的顏色大多是黑色或紅棕色,但其實不論黑或紅棕色,兩者的成份皆是氧化鐵;當鐵的成份分散狀地侵入綠松石內,之後被氧化後,就形成不同顏色的蛛網狀圖樣.

天然綠松石上的蛛網狀,由於是自然產生,蛛網有粗有細,蛛網分佈的情形也有疏密不同,相當具有天然的美感.

中國大陸的綠松石,在近幾年有相當大的產量,由於較低的價格與漂亮的蛛網結構,也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品種.

中國的綠松石從外表上很容易分辦出來,本體色通常是偏淡綠色,其上的蛛網通常是黑色者.

總體說,市場上較受歡迎的綠松石顏色是天藍色含鐵離子少者,而若其上有蛛網狀,則就得看各人喜好的圖樣而定其價值了.

不過單就蛛網來看,蛛網與本體的分界越清晰越好,蛛網不要太粗,但也不要細到不清楚,蛛網的分佈稍微均勻點較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看不看得順眼.

clip_image044

紅棕色的蛛網也是氧化鐵,可以說這顆綠松石”生仙”了

clip_image046

紋路似雪花狀的土耳其石.

另外,有些綠松石的紋路,色澤較為特別者,也自有其獨特的美感.

仿製與合成

綠松石的仿製常以其他礦石染色而成,較知名者有矽硼酸礦(Howlite或稱白紋石).綠松石可能會以再壓製的碎粒,或是塑膠製品仿製.

塑膠仿製品上的紋路呈流動狀,且比重較輕.再壓製所製成的土耳其石,其上也常有黑色蛛網狀紋路,但蛛網的粗細幾乎完全相同,分佈也較不自然.

另外,吉爾森在實驗室中仿製出綠松石,及其蛛網結構,但其成份和真正的綠松石並不相同.

clip_image048

矽硼酸礦(Howlite)上亦有類似蛛網狀圖案,染色後可仿製綠松石,但其硬度較綠松石低得多.

不過,其實土耳其石並非高價位寶石,雖因其外表具有自然紋理,色澤而受喜愛,但也由於這些自然紋理,使得用在飾品上時,很難控制其品質.

因此,飾品或服飾配件上,也常會使用仿製的土耳其石,以維護其均一的色澤,紋理,並非具有欺瞞之意.

優化處理

市面上的綠松石幾乎都經過穩定處理,僅有若干品質較好,結構較緊密者不須經此處理.

所謂穩定處理,基本上是將氣狀膠合物,與綠松石原礦一起密封個把月,使其侵入綠松石的結構中,之後才進行拋光;此種處理可以使綠松石的結構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