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寶石之剛石系列

图片

所謂有色寶石(colors stone) 就是鑽石以外的的天然寶石,皆稱為有色寶石,而為人們用來做裝飾的就有近百種。有色寶石由於有多種色彩,比起鑽石更為活潑、俏麗,作為裝飾物能有多種搭配選擇,在珠寶界自有其市場及地位,近年深受珠寶玩家的青睞。

其實,紅色、藍色的寶石,並非只有紅藍寶,紅碧璽(Rubiltt)、紅尖晶石(Red Spinel)、都是非常美麗的紅色寶石。丹泉石(tanzanite)、 堇青石(iolite)也都是非常像藍寶的藍色寶石。

鑽石等級看所謂的4 C,(1)color顏色(2) clarity淨度 (3) cutting切割 (4) carat重量,有色寶石亦同,只是有色寶石之顏色、瑕疵沒有像鑽石有較細緻的分級,尤其同種寶石的顏色,大部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例如﹕紅寶石鮮紅最佳,但微帶紫紅及微帶粉紅,何者為佳?

日本喜歡帶紫紅、台灣喜歡帶粉紅,所以很難論斷,端看個人需要如何搭配或喜好。不過既然稱之有色寶石,當然顏色才是價位取決的首要條件,至於切割,一般有色寶石都是橢圓、多面式切割,也有長方形切割(一般祖母綠的切割)及蛋面切割,其中蛋面切割一般是因為寶石本身內含雜質較多,即使做寶石切割,也無法顯現折射火花,另一種則是為了顯示出其特有現象,例如﹕星石、貓眼石(所謂現象石),才切割成蛋面。一般蛋面切割寶石,品質較差,但是蛋面切割之現象石則不同,只要品質佳,甚至貴過同種寶石切割的價格。

 

 

剛玉系列總覽 Corundum

鑽石除外,在常見寶石中,硬度最高與價值最高的兩種寶石,均是屬於剛玉系列的,就是紅寶石(Ruby-Corundum)與藍寶石(Sapphire-Corundum).

剛玉系列屬於他色寶石,也就是說,其顯現的顏色並非由其基本成份構成,而是由其參雜的顯色元素所形成.因此,剛玉系統因其內部參雜的元素不同,顯現出各種繽紛的色彩.依照正確的分類來說,參雜鉻離子的剛玉,會在外觀上形成亮麗的紅色,也就是紅寶石(Ruby).

而其他顏色的剛玉,則通稱為(Sapphire),中文翻成藍寶石,可能會有誤導的危險.實際上,藍寶石固然以天藍色的種類最受人喜愛,但是也有粉紅色,橘色,綠色,紫色等許多色彩鮮豔的種類,在珠寶業內,是非常重要的寶石.

紅寶石概說 Ruby

成份:氧化鋁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9

光學性質:折射率1.76-1.78,具雙折射0.008

比重:4.00

產地:緬甸,泰國,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印度,美國科羅拉多,俄羅斯,澳洲,挪威

介紹

紅寶石是剛玉系列中,最為知名且最受人喜愛的品種.其價格也在常見的有色寶石中居冠.

紅寶石最受人喜愛的特點就是其顏色.剛玉系列中,呈現深色的紫紅,褐紅色者,才有資格被稱為紅寶石,其他紅得不夠徹底的近紅色剛玉,則通稱為粉紅藍寶石(Pink Sapphire).

紅寶石等高價寶石是極講究”出身”,也就是寶石的產地的.

紅寶石的產地中,以緬甸所產者最為名貴,正紅的顏色,被稱為”鴿血紅”的色澤,是紅寶石中最受歡迎者.

其實要正確無誤地鑑定寶石產地,有相當的難度,商業上稱某某產地的寶石,實際上指的是色澤,淨度到達此產地著名的寶石等級者,並不一定真是此產地所產出.

clip_image002

紅寶石戒指.清澈的紅寶石相當昂貴,只好借老媽的紅寶石戒指出來充場面.

clip_image003

產於越南的紅寶星石,可清晰地看見其星芒.

同一個產地本就會產出各種不同等級的寶石.只要求特定產地的寶石,其實並無太大意義,重點還是要看寶石的品質,來決定其價值.

紅寶石的色澤是由鉻離子所產生,因此,在濾色鏡下觀察紅寶石,通常可看到其呈現紅色.

紅寶石內常有較多內含物,使其淨度較差.

包括紅寶石在內的剛玉系列,由於屬三方晶系,常具有六角形的針狀紋路,有些晶體在磨成凸面形圓粒後,於單一點光源的照射下,會產生三線的六角星芒(Asterism),稱為星石.

星芒的產生,與貓眼的形成原因基本上相同,均是由於寶石內,針狀物的結晶,整齊排列的結果.紅寶石內,針狀金紅石以呈120度的夾角,分成三組排列,三組針狀物各產生一條貓眼光,因而構成了星芒.

原石與晶體

紅寶石屬三方晶系.

紅寶石常見的原石呈六方板狀或六方桶狀,柱面上有垂直C軸的生長紋理,底軸面上常見三角形突起的生長標誌.

clip_image005

產於俄羅斯的紅寶石晶體,呈六方桶狀,底軸面上可見三角形突起的生長標誌.

仿製與合成

天然寶石中,易與紅寶石相混的寶石有紅石榴石,紅尖晶石,紅電氣石.

其中,石榴石與尖晶石為單折射寶石,與剛玉系列的雙折射特性不同,而紅電氣石的顏色與紅寶石則不大相同,較易分辨出來.

合成寶石方面,自本世紀初,合成紅寶石以維紐爾法研製成功後,便以此種人造紅寶石為替代天然紅寶石的主要來源.

合成紅寶石在光學特性,物理特性上都與天然紅寶石相近,一般人很難分別出來.

clip_image007clip_image009

這是顆林德紅寶星石,其星光非常清晰,但本體呈現不透明的顏色,且由其背面可觀察到弧形紋 路,這些特點與天然紅寶星石不同(可參考藍寶石一文).

天然紅寶石內的色帶是呈六角形,而維紐爾法製程的合成紅寶石,則具弧形生長紋,且有氣泡內含物,因此,可在顯微鏡下加以鑑別.

剛玉系列的星石也可以人造合成,稱為林德星石(Linde Star Ruby).

優化處理

紅寶石經熱處理後,絲狀內含物會溶解,使得其更為清澈,反過來說,若觀察到絲狀內含物,則表示此紅寶石沒有經過熱處理.

紅寶石亦可經擴散處理增加顏色.這是在熱處理時,加入鉻,使紅寶石表面的顏色變為較鮮紅,這種處理,商家有責任告知消費者.

藍寶石概說 Sapphire

成份:氧化鋁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9

光學性質:折射率1.76-1.78,具雙折射0.008

比重:4.00

產地:緬甸,斯里蘭卡,印度,泰國,澳洲,奈及利亞,美國蒙大拿,高棉,巴西,肯亞,馬拉威,哥倫比亞.

介紹

剛玉系列的寶石,其顏色分佈相當廣,但除了鮮紅色的紅寶石(Ruby)之外,其他顏色的剛玉寶石全被歸類為藍寶石(Sapphire).

藍寶石當然最主要的就是亮麗的藍色品種,但依照分類,其他顏色的剛玉也稱為藍寶石(Sapphire),因此就有粉紅藍寶石(Pink Sapphire),綠色藍寶石(Green Sapphire)等等讓人混淆的稱呼.因此,也有許多商家在販賣時,寧可稱其為粉紅剛玉,綠色剛玉.這樣的名稱使人較容易理解.

clip_image011

雖然顏色分別是呈紫色,黃色,粉紅,藍色的剛玉,在寶石學分類上全部稱為藍寶石(Sapphire).

clip_image012

在這一顆藍色藍寶石上,可以看見其平行的色帶,其實色帶若太明顯,在商業上,算是瑕疵,卻同時是天然藍寶石的證明.

從顏色來說明,剛玉系列的基本組成為氧化鋁,而純粹的氧化鋁結晶是呈無色的,刻面出來呈透明無色的寶石(White Sapphire or Colorless Sapphire),有時被稱為”白寶石”.

但剛玉系列於自然界中生成時,由於不同的顯色元素離子滲雜於其中,使其呈現許多色彩豐富的品種.

藍色藍寶石(Blue Sapphire)是藍寶石中,最重要,也最受人喜愛的種類.藍色藍寶是由於其內的鈦離子(Ti)與鐵離子(Fe)而致色.其最受歡迎的顏色,為飽和的藍中帶紫色澤,被稱為矢車菊藍(Cornflower Blue).

另外,市場上,對於像藍寶石這樣的高價寶石產地,也是相當講究的.

喀什米爾的藍寶石是幾近傳說的藍色藍寶,其產量相當稀少,顏色飽和深湛,是收藏者心目中的極品.其他緬甸,泰國及斯里蘭卡(錫蘭)也均是優質藍色藍寶的產地.

粉紅藍寶石(Pink Sapphire)相當受年輕族群所喜愛.

與紅寶石相同,粉紅藍寶是由鉻(Cr)致色,只是其紅色不如紅寶石深.實際上剛玉系列中,紅得不夠徹底,不夠稱為紅寶石(Ruby)的近紅色剛玉,大概都被歸為粉紅藍寶石.

黃色藍寶石(Yellow Sapphire)與橘色藍寶石(Orange Sapphire)較為少見,而國內常將這兩種顏色品種的藍寶石,直稱為”黃寶石”.

clip_image013

粉紅色藍寶石的色澤,與其他以粉紅色著稱的寶石相較,是較為飽和的.

clip_image015

由於不同的顯色元素滲雜其中,使得同一顆剛玉上呈現了不同的色調.這顆黃綠色藍寶上可看到明顯的顏色變化.

綠色藍寶石(Green Sapphire)的色澤,其實是藍色藍寶石與黃色藍寶石的顯色元素相混雜而形成的.

而綠色藍寶細看,像是由藍色與黃色的結構交替而生,且色彩的飽和度不夠,因此較難與其他種類的綠色 寶石一較高下.

藍寶石中亦有紫色的品種(Purple Sapphire).

一種呈粉紅帶橘色,或橘色帶粉紅的剛玉品種,稱為帕德瑪剛玉(Padparadscha Corundum),是剛玉系列中,除紅寶石(Ruby),藍寶石(Sapphire)之外,唯一有自己名稱的寶石.

藍寶石中還有許多偏黑藍色的品種,但實際上,藍寶石的顏色要越飽和鮮艷越好,並不表示越深越好,顏色過深反而不討喜.

剛玉系列的星光效應(Asterism),在寶石中是獨樹一格的.

藍寶石中,星光現象的產生,是由於寶石內針狀金紅石內含物,按照三方晶系的晶形生長.當其切磨成凸面寶石時,可在點光源下看到呈六線的交义星芒,便稱為星光藍寶(Star Sapphire).

星光藍寶的本體色不限於藍色,但以藍色與黑色較常見,因深的本體色較能襯出星芒的明亮.

星芒會隨著觀看的角度不同而移動,但是如果注意觀察,單條星芒光不論如何移動,星芒光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如此可印證此星光是由其內部結構所產生.

如果用大倍率的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更可觀察到極細,與星芒光垂直的針狀金紅石.

clip_image016

藍寶星石.並不是每顆礦物級剛玉都可磨成星石的,工匠通常要考慮切磨方向,內部結構是否整齊等問題.

clip_image018

黑色藍寶星石上的星芒常呈黃色,與黑色兩色成強烈對比.

星石的價值首要看其星芒是否清楚,星芒光是否正直無斷裂,還有寶石本體的顏色是否純淨亮麗而定.

將剛玉的各種類顏色整理起來,各色藍寶石若再加上紅寶石,其顏色分佈廣至彩虹的七彩色,加上其硬度高至九,高折射率(1.76-1.78),耐高熱(1300度以上)的特性,因而使其成為珠寶業中,最為重要的寶石.

原石與晶體

藍寶石呈三方晶系.

藍寶石的晶體常呈六方柱狀,有時會形成六方雙椎狀,柱面及椎面上可有垂直C軸的生長紋理,底軸面上可能有三角形突起的生長標誌.

六方柱狀及六方椎狀產狀,可能會使人認為剛玉屬於六方晶系,但六方柱上若有菱形面時,常可見一端有,一端無的生長樣式,可推知晶體的兩端間,並不具有對稱面,這特點與六方晶系不同.

clip_image019

呈六方板狀的藍寶石晶體,底軸面上可見三角形突起的生長標誌.

仿製與合成

藍色的藍寶石容易與堇青石(Iolite),藍晶石(Kyanite),丹泉石(Tanzanite)混淆,但堇青石與丹泉石可由其強烈的二向色性與藍寶石區分,其他種類寶石則可能須由其折射率,光譜與內含物來做區分.

人造品方面,剛玉系列均可用維紐爾法(火熔法)合成.除此之外,人造尖晶石也可能用來仿製藍寶石.

本世紀初,藍寶石雖已成功地由維紐爾法合成製造,但星石卻被認為不可能仿製,但之後在合成人造剛玉時,加入金紅石,竟在表面析出,產生星芒效果.

此種合成星石在市面上販賣者稱為林德星石,其與天然星石在外觀上有些不同.

首先,林德星石的星芒非常清楚,被形容為”畫”在表面上,天然的星石當然也有的星芒很清楚,但是價格極高.

其次,合成星石一般是不透明的,而天然的大多呈現半透明的顏色,也許還能看到其內混濁的內含物.

最後一點,則由於合成星石還是由維紐爾法製成的,還是可以觀察到其弧狀生長紋理.

優化處理

藍寶石能由熱處理增加或減弱顏色,使其更趨近市場喜愛的顏色.熱處理後的顏色,是相當穩定的,不會褪去,亦不會因切磨拋光而去除.基礎的熱處理,其實在產地開採後,是幾乎必會進行的步驟,商業上一般也認可這種處理.藍色寶石被認為較有問題的優化處理,在於熱擴散處理(Diffusion),國內俗稱”二度燒”.

熱擴散處理除了對寶石做熱處理外,還將氧化鐵,氧化鈦加入一起加熱,利用化學反應使藍寶表面顏色加深,但顏色加深部份只有外部一層,若重新拋光,可能將此色層磨掉,所以其顏色被認為是不穩定的.

星光效應亦可藉由熱擴散處理技術,加至天然藍寶石上.擴散處理的藍寶石,價格應較天然藍寶石便宜,商家須事先告知顧客,並以合理價格出售.

黝簾石概說 Zoisite

成份:羥基矽酸鈣鋁

晶體結構:斜方晶系

硬度:6.5

光學性質:折射率1.69-1.70,雙折射0.01

比重:3.35

產地:坦尚尼亞,肯亞,挪威,澳洲,義大利,美國

介紹

黝簾石系列是較新近的寶石.

黝簾石系列中,以丹泉石(Tanzanite或稱坦桑石)最為重要.

自從在1967年於坦尚尼亞發現之後,丹泉石明亮的藍紫色,立刻受到市場的歡迎,加上礦藏極其稀少,使其價格迅速攀升至與紅藍寶等高價寶石比肩.成了炙手可熱的寶石新貴.

其實大多數的丹泉石原礦呈褐色,因此須經熱處理後,使其顏色轉為藍紫色 .

clip_image020

丹泉石紫藍色是在寶石中相當獨特而受喜愛的顏色.

這種熱處理,幾乎可認為是丹泉石的標準優化處理.處理過後的丹泉石,呈藍中帶紫的色調.

丹泉石的多色性相當強烈,當其置於二向色鏡下觀察時,會呈現藍色,紫色,灰黑色三種強烈不同的顏色.

丹泉石切面寶石的美感,與其多色性有絶對的關係,從正面看過去,由於觀視角度的些微不同,藍色調與紫色調比例呈現微妙變化,形成了丹泉石最受人喜愛的特性.

clip_image021

嵌紅寶黝簾石石板.紅綠相雜的顏色對比使其常用做雕刻材料.

黝簾石系列中,另外常被用來做為飾物者,是綠色不透明的黝簾石品種,其上有黑色條紋,有時並嵌有紅寶石礦,稱為嵌紅寶黝簾石(Ruby in Zoisite).

嵌紅寶黝簾石其實是紅寶石與黝簾石的共生礦,兩者一呈紅色,一呈綠色,強烈的顏色對比使其成為相當吸引人的礦物.

磨成凸面狀做成飾物後相當漂亮.許多工匠會利用這個顏色對比在其上刻出相對應的圖案,如能構成有意義,顏色又相互搭配的樣式,自然會受人喜愛.

原石與晶體

丹泉石為斜方晶系.

丹泉石晶體呈斜方柱狀,柱面上有平行C軸的生長紋理.

仿製與合成

丹泉石是相當受歡迎的寶石,各種人造的仿製品也紛紛出現,但大多是用人造尖晶石或人造剛玉或其他人造寶石來進行仿製.

而與天然丹泉石成份相同的合成寶石,還無法製造出來.

優化處理 丹泉石幾乎都經過熱處理以增色.

尖晶石概說 Spinel

成份:氧化鎂鋁

晶體結構:等軸晶系

硬度:8

光學性質:折射率1.71-1.73,單折射

比重:3.60

產地:緬甸,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阿富汗,巴基斯坦,巴西,澳洲,瑞典,義大利,土耳其,前蘇聯,美國

介紹

尖晶石的顏色範圍其實很廣,但大多數顏色不夠搶眼,只有幾種常用在珠寶上.

最常見於珠寶飾品的尖晶石要算是紅色尖晶石了,其色澤與紅寶石(Ruby)相近,均由鉻離子產生,也因此兩者均會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呈現紅色.紅尖晶石與紅寶石的多種特徵近似,以致於常會混淆,但尖晶石為單折射寶石,而紅寶石則呈雙折射,這一點提供了分辦兩者的有力依據.

clip_image023

紅尖晶石的色澤與紅寶石相仿.

clip_image025

其他各種顏色的尖晶石

紅尖晶石與紅寶石混淆的最有名實例,是大英國協的王冠,其上號稱世界上最大的紅色寶石”黑王子”(Black Prince 170ct.),一直被認為是紅寶石,直到近代才驗證其為紅色尖晶石.

另外藍色尖晶石的色澤較暗淡,不似藍寶石那般亮麗,反而有幾分似藍電氣石的靛青色.

淡紫色,淡粉紅色的尖晶石品種也會用在珠寶上,但其顏色較其他同色寶石柔和.

其他顏色尚有橘紅色,紫灰色等.

尖晶石常有其特有內含物,呈立方體形,但常小至類似氣泡,須用顯微鏡方能分辦.另外,緬甸所產的尖晶石常見特殊的羽狀裂紋內含物.尖晶石的色散性較剛玉系列稍強,會發出彩虹般的火彩.整體來說,尖晶石的硬度達到摩斯硬度8,顏色變化也多,又頗具火彩,但顏色較不亮麗,以致不如剛玉系列那樣流行.

原石與晶體

尖晶石為等軸晶系.

常見尖晶石晶體顆粒較小,呈完整八面體,面上常有三角形生長標誌,常見雙晶現象.

clip_image026

呈八面體晶形的尖晶石.

仿製與合成

在討論合成寶石時,人造尖晶石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人造尖晶石與人造剛玉一樣,均是用維紐爾法合成的,但人造尖晶石的弧狀生長紋較人造剛玉為細,較難觀察出.藍色人造尖晶石經著色後,可用來仿製藍寶石,海藍寶,或丹泉石,但其在查爾斯濾色鏡下會呈現紅色,可資分辦.紅色人造尖晶石可用來仿製紅寶石.無色的人造尖晶石則由於其火彩,可能用做鑽石的代用品.

優化處理 不明

橄欖石概說 Peridot

成份:矽酸鎂鐵

晶體結構:斜方晶系

硬度:6.5

光學性質:折射率1.64-1.69,具雙折射0.036

比重:3.34

產地:埃及,中國,緬甸,巴西,夏威夷,亞利桑那,澳洲,南非,挪烕

介紹

橄欖石呈獨特的黃綠色,是重要的綠色系寶石.

橄欖石的特性上與許多寶石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是自色寶石(Idiochromatic).

所謂自色寶石,指的是其顏色來自其基本成份,而非來自其他滲雜的金屬離子.

clip_image027

橄欖石獨特的黃綠色

相對於剛玉系統,尖晶石系統,電氣石系統這些屬於他色寶石(Allochromatic)的系統來說,橄欖石沒有一票拉哩拉雜不同的顏色,而就僅止是草綠色,因為此綠色來自橄欖石的基本成份-鐵離子.橄欖石內的鐵離子含量越多,顏色也越深.在常見寶石中,橄欖石是僅次於鋯石,具有強烈雙折射的寶石,由較大的橄欖石寶石的上方刻面觀察,可看出其背面刻面具有雙重影像.

原石與晶體

橄欖石屬斜方晶系.

橄欖石原石大多於沖積岩床採出,形成水蝕卵石.

因此,常見的橄欖石為粒狀,而不具晶形,呈現斜方柱狀的晶體較少.

clip_image029

頂端呈斜方椎狀的橄欖石晶體.

仿製與合成 由於獨特的草綠色及強烈的雙折射,橄欖石不致與其他天然寶石相混.人造品方面,很意外地,橄欖石雖屬於中價位的寶石,但竟有人造橄欖石的存在,其資料不明.

優化處理 不明.

矽孔雀石概說 Chrysocolla

成份:水合矽酸銅

晶體結構:單斜晶系

硬度:2

光學性質:折射率1.57-1.63,雙折射0.030

比重:2.20

產地:智利,薩伊,前蘇聯,美國,台灣.

介紹

藍綠色的矽孔雀石若與其他多種礦物共生,會成為色彩繽紛,且具高硬度的寶石.

在中文譯名上,藍綠色的矽孔雀石(Chrysocolla)與深綠色的孔雀石(Malachite)雖然僅差一字,加上矽孔雀石也常與孔雀石共生,但矽孔雀石的成份是水合矽酸銅,而孔雀石是羥基碳酸銅,從嚴謹的定義上來考量,最好是將兩者當作完全不同的礦物討論較為適當.

純粹的矽孔雀石硬度只有二,原本是不適合用在寶石飾物上的,但當矽孔雀石與石英共生時,混合而成的礦物硬度可高至近乎七.

clip_image031

寶石級的矽孔雀石石英相當澄透,價格也極高.

clip_image033

呈現樹枝狀條紋的混生礦物.外圍深綠色的部份是孔雀石,藍色部份是矽孔雀石,黑色部份是赤鐵礦,從紋路來看,應該沒有被矽化.

除了與石英之外,矽孔雀石也常與其他具銅離子成份的礦物共生,這使得此種混生礦物呈現出色彩繽紛的顏色.

常與矽孔雀石共生的礦物包括深綠色的孔雀石(Malachite),深藍色的藍銅礦(Azurite),紅色的赤銅礦(Cuprite),藍綠色的土耳其石(Turquoise).

若這些銅離子的混生礦物再與石英共生,則稱為矽化寶石(Gem Silica).

有時為了簡便起見,則以矽孔雀石石英(Chrysocolla Quartz)代稱這類矽化寶石,而不管組成之內是否可明顯看出矽孔雀石的成份.

色彩繽紛的矽化寶石是很受歡迎的,但當矽孔雀石與石英完全融合,呈現出藍綠色清澈的寶石,其價格會高出許多.

與石英共生的矽孔雀石原石,有時會結成半球狀,其上並有石英晶簇,被稱為晶簇矽孔雀石(Druzy Chrysocolla).

其實國內的台灣藍寶,就是高品質的矽孔雀石石英.

國內有人稱台灣藍寶為藍玉髓,這是由其組成中,以石英為基礎的方向來考量的.

玉髓是質佳的瑪瑙,而瑪瑙是隱晶質的二氧化矽,也就是石英.

因此,矽孔雀石石英的討論,若以石英的成份為根本,而將矽孔雀石當作其顯色元素,確實可將其當作因矽孔雀石而致色的藍玉髓.

clip_image035

藍綠色的矽孔雀石被包裹在透明的石英中.

clip_image037

綠色的孔雀石與藍色的矽孔雀石混生,且被矽化.

但實際上許多稱為藍玉髓(Blue Chalcedony)的寶石,其致色並非由矽孔雀石而來,顏色也不一樣,為表區分,最好是能了解兩者的差異.

原石與晶體

矽孔雀石呈單斜晶系,但原石晶體常叢聚成球狀,似孔雀石原石.

其上常見與水晶共生,形成天藍色的小晶簇.

clip_image038

晶簇矽孔雀石,天藍色呈葡萄球狀的矽孔雀石原石,其上並有水晶形成的微小晶簇,呈現搖曳的光彩效果.

仿製與合成 無合成品,但市面上有以玻璃做成的仿製品.

優化處理 不明

土耳其玉概說 Turquoise

成份:水化磷酸銅鋁

晶體結構:三斜晶系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61-1.65,具雙折射0.04

比重:2.80

產地:伊朗,西藏,墨西哥,美國,前蘇聯,智利,澳洲,巴基斯坦,英國

介紹

土耳其玉是很古老的寶石,以其富麗的藍色,綠色,及其蛛網形圖案受喜愛.

土耳其玉又稱綠松石,早在古埃及時就已被開採.

綠松石常產在銅礦開採地附近,這是因銅離子為綠松石基本組成的關係.

clip_image040

呈天藍色的綠松石

clip_image042

中國所產的土耳其石.其上的黑色蛛網成份為氧化鐵.

綠松石的組成為水合磷酸銅鋁,但是其中的鋁離子可能被鐵離子所取代,而使其本體產生不同顏色的色調.

當綠松石內所含的鐵離子越多,則顏色越綠,反之,若無鐵離子,則呈富麗的天藍色.

另外,綠松石有另一個特徵,便是其上常形成蛛網狀的圖案.

蛛網的顏色大多是黑色或紅棕色,但其實不論黑或紅棕色,兩者的成份皆是氧化鐵;當鐵的成份分散狀地侵入綠松石內,之後被氧化後,就形成不同顏色的蛛網狀圖樣.

天然綠松石上的蛛網狀,由於是自然產生,蛛網有粗有細,蛛網分佈的情形也有疏密不同,相當具有天然的美感.

中國大陸的綠松石,在近幾年有相當大的產量,由於較低的價格與漂亮的蛛網結構,也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品種.

中國的綠松石從外表上很容易分辦出來,本體色通常是偏淡綠色,其上的蛛網通常是黑色者.

總體說,市場上較受歡迎的綠松石顏色是天藍色含鐵離子少者,而若其上有蛛網狀,則就得看各人喜好的圖樣而定其價值了.

不過單就蛛網來看,蛛網與本體的分界越清晰越好,蛛網不要太粗,但也不要細到不清楚,蛛網的分佈稍微均勻點較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看不看得順眼.

clip_image044

紅棕色的蛛網也是氧化鐵,可以說這顆綠松石”生仙”了

clip_image046

紋路似雪花狀的土耳其石.

另外,有些綠松石的紋路,色澤較為特別者,也自有其獨特的美感.

仿製與合成

綠松石的仿製常以其他礦石染色而成,較知名者有矽硼酸礦(Howlite或稱白紋石).綠松石可能會以再壓製的碎粒,或是塑膠製品仿製.

塑膠仿製品上的紋路呈流動狀,且比重較輕.再壓製所製成的土耳其石,其上也常有黑色蛛網狀紋路,但蛛網的粗細幾乎完全相同,分佈也較不自然.

另外,吉爾森在實驗室中仿製出綠松石,及其蛛網結構,但其成份和真正的綠松石並不相同.

clip_image048

矽硼酸礦(Howlite)上亦有類似蛛網狀圖案,染色後可仿製綠松石,但其硬度較綠松石低得多.

不過,其實土耳其石並非高價位寶石,雖因其外表具有自然紋理,色澤而受喜愛,但也由於這些自然紋理,使得用在飾品上時,很難控制其品質.

因此,飾品或服飾配件上,也常會使用仿製的土耳其石,以維護其均一的色澤,紋理,並非具有欺瞞之意.

優化處理

市面上的綠松石幾乎都經過穩定處理,僅有若干品質較好,結構較緊密者不須經此處理.

所謂穩定處理,基本上是將氣狀膠合物,與綠松石原礦一起密封個把月,使其侵入綠松石的結構中,之後才進行拋光;此種處理可以使綠松石的結構更緊密.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