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寶石之綠柱石系列

图片

所謂有色寶石(colors stone) 就是鑽石以外的的天然寶石,皆稱為有色寶石,而為人們用來做裝飾的就有近百種。有色寶石由於有多種色彩,比起鑽石更為活潑、俏麗,作為裝飾物能有多種搭配選擇,在珠寶界自有其市場及地位,近年深受珠寶玩家的青睞。

其實,紅色、藍色的寶石,並非只有紅藍寶,紅碧璽(Rubiltt)、紅尖晶石(Red Spinel)、都是非常美麗的紅色寶石。丹泉石(tanzanite)、 堇青石(iolite)也都是非常像藍寶的藍色寶石。

鑽石等級看所謂的4 C,(1)color顏色(2) clarity淨度 (3) cutting切割 (4) carat重量,有色寶石亦同,只是有色寶石之顏色、瑕疵沒有像鑽石有較細緻的分級,尤其同種寶石的顏色,大部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例如﹕紅寶石鮮紅最佳,但微帶紫紅及微帶粉紅,何者為佳?

日本喜歡帶紫紅、台灣喜歡帶粉紅,所以很難論斷,端看個人需要如何搭配或喜好。不過既然稱之有色寶石,當然顏色才是價位取決的首要條件,至於切割,一般有色寶石都是橢圓、多面式切割,也有長方形切割(一般祖母綠的切割)及蛋面切割,其中蛋面切割一般是因為寶石本身內含雜質較多,即使做寶石切割,也無法顯現折射火花,另一種則是為了顯示出其特有現象,例如﹕星石、貓眼石(所謂現象石),才切割成蛋面。一般蛋面切割寶石,品質較差,但是蛋面切割之現象石則不同,只要品質佳,甚至貴過同種寶石切割的價格。

 

 

綠柱石總覽 Beryl

綠柱石基本上也有不少種類,當然最有名的便是呈深綠的祖母綠及藍色的海藍寶.

其他綠柱石系列,是由其顏色來分類的,粉紅色者稱摩根綠柱石,黃綠色者稱黃綠綠柱石,橙黃色者稱金色綠柱石,無色者稱無色綠柱石.

祖母綠概說 Emerald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7-1.58,具雙折射0.006

比重:2.71

產地:哥倫比亞,奧地利,印度,澳洲,巴西,南非,埃及,美國,挪威,巴基斯坦,辛巴威

介紹

祖母綠被稱為綠寶石之王,是相當貴重的寶石.

祖母綠是很古老的寶石,在古埃及時代就已用做珠寶.當時的著名礦場-克麗奧佩脫(埃及艷后之名),現已因大量開採而耗竭.

現今生產祖母綠較有名的產地,首推哥倫比亞.當地出產的祖母綠品質公認最佳.一顆祖母綠要是其產地確定為哥倫比亞的話,其價格會較一般祖母綠為高.其他地方的礦場則以巴西與尚比亞產量最大.

祖母綠很難找得到無瑕的寶石.實際上,可以說祖母綠寶石中一定多少有裂縫及內含物,其裂縫內含物種類之多之複雜,甚至被研究者稱為”花園”(Garden).

clip_image002

祖母綠的優美綠色確實相當出眾.這顆祖母綠不到一克拉,商家向我保證沒有經浸油處理,若真如此,則這樣的淨度在祖母綠中算是相當好的.

原石與晶體

祖母綠屬綠柱石家族,為六方晶系.

祖母綠晶體常呈六方柱狀,少見椎面.柱面及底軸面有蝕坑.

由於生成於常受應力擠壓的岩層,祖母綠晶體外型幾乎都是破碎的,且有許多內含物,晶體完整者極為少見.

clip_image003

呈六方柱狀的祖母綠晶體,一般祖母綠晶體都會有許多破損,發育得如此完整者,其實是在特殊岩層中生成,極為少見.

仿製與合成

祖母綠的綠與其他天然綠寶石的顏色不太一樣,加上其大量的內含物特徵,較有經驗的人可以分辨出來.

至於合成寶石方面,想合成祖母綠的努力可說是前仆後繼.基本上,合成祖母綠是以水熱法而非維紐爾法製成.

以維紐爾法製造合成寶石本身有一個限制,就是此法只適合合成以氧化物為成份的寶石,如剛玉和尖晶石,此乃因維紐爾法在由液滴結晶成梨形結晶的過程時,只有氧化物可以快速結晶.祖母綠屬於矽酸鹽,因而不適用維紐爾法.

clip_image005

公主式切割(Princess Cut)的合成祖母綠,其實應該是尖晶石型的合成品,因為幾乎觀察不到其二向色性,也看不到有助熔劑產生的內含物.

祖母綠的水熱法製程內容,主要是將晶種置入含祖母綠成份的溶液之中,使其緩慢結晶,結晶之後的寶石是純淨無瑕的,而與天然祖母綠的諸多內含物情形不相當.

因此,仿製者會在製程中,加入一些助熔劑,使人造祖母綠在結晶後,能產生狀似天然雲霧狀的內含物,由於助熔劑的種類不同,內含物的形狀也各異,往往能構成極有趣的圖案.

優化處理

由於裂縫過多,祖母綠的優化處理主要便在處理裂縫這方面.

祖母綠的最有名的優化處理為浸油處理,若祖母綠的裂縫延伸至其表面,則會以某種特殊的油脂浸泡,使其裂縫因油浸入而較不明顯,這種處理大量地用在許多品質較差的祖母綠上.

有時甚至會在浸油處理之後,再將裂縫入口以特殊材料覆蓋,以避免油料漏出.

海水藍寶概說 Aquamarine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7-1.58,具雙折射0.006

比重:2.69

產地:巴西,前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奈及利亞,馬達加斯加

介紹

海水藍寶呈海藍色,是相當優美的寶石.

雖然與祖母綠的基本成份相同,但海藍寶原石是呈藍綠色的,這是其內鐵離子做為其顯色元素的結果.

市面上較常見的海藍寶,通常是呈很淺的藍色,帶點綠,近似淡淡的海水色的.

clip_image006

海藍寶刻面寶石

但實際上價格較高的海藍寶,是呈深藍色者,其藍色深至與藍黃玉相近者,才是頂級的海藍寶.市場上看到的水藍色寶石,較深者大多是藍黃玉,較淺者大多是海藍寶.兩者可以濾色鏡略加分別.以燭光照射,在濾色鏡下,藍黃玉呈黃色,而海藍寶呈藍綠色,兩者放在一起檢視,有很大差別.海藍寶內常帶有細柱狀的內含物,若整齊排列,可能會形成貓眼或星光效應.由於中文譯名的關係,海藍寶會與其他幾種寶石混淆;海藍寶是屬於綠柱石系統,基本上和祖母綠的血緣較親,和剛玉系統的藍寶石則是一點關係也沒有,至於市面上所賣的台灣藍寶,則是矽孔雀石石英(Chrysocolla Quartz).

原石與晶體

海藍寶屬綠柱石家族,為六方晶系.

海藍寶晶體常呈六方柱狀,柱面及底軸面上有蝕坑.

與祖母綠不同,海藍寶生成的岩層較不受應力擠壓,結晶外形常為完整的六方柱狀,且較少裂痕及內含物.

clip_image008

綠柱石的晶體呈六方柱狀,圖中的海藍寶晶體顏色偏綠,或許該歸類為黃綠綠柱石(Heliodor).

仿製與合成 天然寶石裏,天藍色的黃玉與頂級海藍色海藍寶的色澤極為相近,要由其折射率,比重及濾色鏡分出.海藍寶價格屬中等,但由於合成祖母綠技術的進步,使得成份相同的海水藍寶也有用相同水熱法製造的人造合成品.不過,一般常見的藍色海藍寶的人造代用品,其實是藍色的人造尖晶石,這通常可由人造尖晶石的單折射,與有時在濾色鏡下的紅色,將其與天然海藍寶區分開來.

優化處理 海藍寶原石通常呈偏綠的藍色,但市場上較受歡迎的是呈深藍色者,因此通常會將其加熱處理,使其顏色偏為藍色;這種藍色海藍寶若再經加熱處理,顏色可能會變淡,加工時要特別留意.

摩根綠柱石概說 Morganite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8-1.59,具雙折射0.008

比重:2.80

產地:美國,馬達加斯加,巴西,義大利,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辛巴威,巴基斯坦

介紹

粉紅色的綠柱石稱為摩根綠柱石.

綠柱石的成份內若滲雜了錳離子,會使其呈現紅色調.而通常呈現的顔色為粉紅色.

粉紅綠柱石被稱為摩根綠柱石,是為了紀念美國銀行家,同時是寶石收藏家摩根(J.P. Morgan)而命名.

摩根綠柱石的粉紅色與紫鋰輝石的色澤相近.同樣地,當其粉紅色調越深,越鮮艷,價格越高.

clip_image010

呈粉紅色的摩根綠柱石.

原石與晶體

摩根綠柱石屬綠柱石一族.原石與晶體資料與海藍寶相同.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惟易與紫鋰輝石(Kunzite)相混.

優化處理 不明.

黃綠綠柱石概說 Heliodor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8-1.59,具雙折射0.005

比重:2.80

產地:巴西,馬達加斯加

介紹

綠柱石的顏色,若呈黃綠色,但綠色調又不深至祖母綠色,則稱為黃綠綠柱石(Heliodor-Beryl).

其實黃綠綠柱石(Heliodor-Beryl)並不著名,要如何使顧客知道是什麼種類,其實是蠻困難的.有些商家會稱其為綠色的海藍寶(Green Aquamarine).

其實只要了解它是綠柱石系列中,顏色偏黃綠色,色淡,不夠格稱得上祖母綠的寶石就可以了.

其價格當然比祖母綠低得多.但由於具有高折射率與高硬度,黃綠綠柱石仍是相當優良的寶石.

clip_image012

淡黄綠色的黃綠綠柱石.

原石與晶體

黃綠綠柱石屬綠柱石一族.

原石與晶體資料請參考海藍寶一文.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

優化處理 不明.

金黃綠柱石概說 Golden-Beryl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8-1.59,具雙折射0.005

比重:2.80

產地:巴西,馬達加斯加,納米比亞,奈及利亞,辛巴威,斯里蘭卡

介紹

綠柱石的成份中,若其致色元素是三價鐵離子,則會形成金黃色的綠柱石.

其實在綠柱石的分類中,有些分類法是將黃綠色綠柱石與黃色綠柱石同歸為Helidor-Beryl內,這裏則採用Gemstones Of The World 的說法,分出黃綠綠柱石(Heliodor-Beryl)與金黃綠柱石(Golden-Beryl).

實際上同為綠柱石系列,並沒有很精確的顏色定義,嚴格地區分品種.

clip_image014

金黃色的綠柱石

原石與晶體 金黃綠柱石屬綠柱石一族.原石與晶體資料與海藍寶相同.

仿製與合成 無仿製與合成品,惟易與其他寶石的黃色品種相混.

優化處理 不明.

無色綠柱石概說 Goshenite

成份:矽酸鈹鋁

晶體結構:六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58-1.59,具雙折射0.008

比重:2.80

產地:美國,加拿大,巴西,前蘇聯

介紹

綠柱石內若無其他的致色離子,則成透明的無色綠柱石(Goshenite).

綠柱石的基本成份是矽酸鈹鋁,而純粹的矽酸鈹鋁是呈無色的,只是其內若雜了其他致色離子,則呈現各種不同的顏色,因此,就有綠色的祖母綠(鉻離子),藍色的海藍寶(鐵離子),粉紅色的摩根綠柱石(錳離子),黃色的金色綠柱石(鐵離子)等種類存在.

clip_image016

無色的綠柱石

各種天然的寶石系列,無色透明的變種,都常拿來與鑽石比較,以做為鑽石的代用品.無色綠柱石的折射率雖高,外觀也相當明亮,但不具有鑽石的強色散性,很容易根據其較無火彩的特性,區分兩者.

原石與晶體

無色綠柱石屬綠柱石一族.

原石與晶體資料與海藍寶相同.

仿製與合成 不明

優化處理 不明

蛋白石概說 Opal

成份:水化二氧化矽凝膠

晶體結構:非晶質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37-1.47,無雙折射性

比重:2.10

產地:澳洲,墨西哥,捷克,美國,巴西,南非

介紹

蛋白石可說是最富變化,最有趣的寶石.

蛋白石的基本成份是二氧化矽(含水),與水晶及石髓相同,但三者的結晶型式各不相同.

水晶為顯晶質,結晶大至肉眼可見,石髓為隱晶質,須在顯微鏡下方能見其結晶,蛋白石則是非晶質,完全沒有結晶,也使得其比重及硬度較其他二者為小.

蛋白石的最大特色是其變彩(Play of Color).在光線的照射下,可看見蛋白石上,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彩的變彩色斑,這是其他任何寶石均無的寶石效應,也使得蛋白石愛好者稱其為最美麗的寶石.

clip_image018

這是顆等級相當高的蛋白石,其本體呈半透明,圖上可看到的所有顏色,均是蛋白石的變彩.

clip_image020

半面拋光的黑蛋白石原石.黑蛋白上的變彩常呈藍色 .

另外,雖然相較之下較為少量,但蛋白石亦有無變彩而成寶石的品種,本體色是其受歡迎的原因,常見者有火蛋白(紅至黃色),藍色蛋白石,粉紅蛋白石.

具有變彩的蛋白石,其色澤可分為兩部份來討論,首先是其本體色,其次是變彩彩斑(Play of Color).而其價值高低也是依這兩部份來評斷.

蛋白石的本體色,較常見的為白色,黑色,橘紅色,透明無色幾種.

白色的蛋白石是市面上較為普遍的,而若白蛋白上沒有彩斑,則稱為波次蛋白石(Potch),沒有商業價值.

黑色蛋白石通常被認為較貴重,因為其上的變彩在黑色的本體色襯托之下,顯得份外亮麗.

但通常,所謂的黑色蛋白石並不必得呈墨黑色,只要本體色呈深色,一般也都歸類為黑蛋白.

橘紅色的蛋白石稱為火蛋白 (Fire Opal),主要產於墨西哥,因其氧化鐵含量的多寡,使得顏色呈現深紅色至淺黃色的不同色調.

用在寶石上的火蛋白並不一定要有變彩,若火蛋白的顏色呈現飽滿的橘紅色,則已足以切磨成刻面寶石.火蛋白甚至被視為橘色寶石的代表.

clip_image022

火蛋白一般是沒有變彩的,這一顆上則有紅色與綠色變彩,大大地增加其價值

clip_image024

雕成少女頭像的白色蛋白石

本體色為透明的蛋白石稱為透明蛋白石(Crystal Opal),若具有亮麗的變彩,也是相當受人喜愛的蛋白石品種.而墨西哥所產的透明蛋白石,其本體色特別澄透,被稱為水蛋白(Water Opal).

一般寶石的價值有絶大部份來自其重量,蛋白石則不然,其變彩的因素,比其重量因素還重要.

因此,即使較小的蛋白石,如果其上變彩強烈美觀,價錢可能會比更大但變彩不強的蛋白石貴上十幾倍.

科學家們在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後,才證實蛋白石變彩形成的原因.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蛋白石的結構是由整片的球狀微粒矽土排列構成的,如果此片區域的微粒矽土的大小相同,則會因此結構而產生光的繞射現象,構成了蛋白石的變彩.

若是球狀微粒的大小不一,就無彩斑產生;而當整片球狀微粒的大小一致時,顆粒的大小就決定了能通過這片區域的光之波長,也就是彩斑的顏色.

一般而言,紅色彩斑較藍綠色彩斑稀有,價格也較高,除此之外,彩斑所佔的區域越大,價值也越高.

clip_image026

蛋白石化木,其上仍可看出瑪瑙化的木頭紋理,加上蛋白石的綠色 變彩,這塊木頭可算得上萬年長青了

clip_image027

蛋白石侵入貝殼,而被包裹成貝殼狀 ,這塊小片的貝殼化蛋白石,放大照相後展現品質極高的變彩.

為了顯示其變彩,蛋白石通常不做成刻面寶石,而磨成凸面狀.

另外,由於硬度不高,也有一定的軔性,變彩較不亮麗的蛋白石也蠻適合做為雕刻之用.

蛋白石常可見侵入與取代的現象,這與其非晶質的特性有關.

所謂取代,指的是化石埋在地底時,剛好有蛋白石礦脈經過,而原本化石的成份,就一點一滴被蛋白石的成份取代,但是,岩塊本身還維持著化石的紋理.

常見的取代現象發生在骨頭化石,樹木化石上.

澳洲的蛋白石礦區所在的位置,原本是被海水覆蓋,因此,也產出許多被蛋白石化的貝殼.

侵入現象則是當蛋白石礦脈經過礦藏時,流動的蛋白石進入了礦藏的裂縫之中所形成.將這種蛋白石侵入鐵礦或其他礦藏的原石,切割打磨,會使其呈現特殊圖案.

由於仍包含了母岩的部份,此種蛋白石因而被稱為礫背蛋白石(Boulder Opal).

clip_image029

墨西哥所產的火蛋白,常與周邊的礦物一起切磨成凸面狀,也稱為Matrix Opal

clip_image031

呈藍綠色的,無變彩蛋白石

而若礫背蛋白石上蛋白石形成交錯的紋路,有時就稱其為Matrix Opal,或是圖像蛋白石(Picture Opal).

無變彩的蛋白石,雖一般泛稱為波次蛋白石,認為無商業價值,但亦有部份是為市場接受的,常見者除了前述的火蛋白外,還有藍色及粉紅色的蛋白石.

藍色蛋白石的顏色與矽孔雀石相似,呈藍綠色,但比重較輕,且較為不透明.

粉紅蛋白石較一般所稱粉紅色寶石顏色為深,較似菱錳礦的色澤,有時亦具有黑色細紋,本體亦較為不透明.

從作成珠寶飾品的方向來考量時,蛋白石有著兩項缺點,其一是硬度過低,只有5到6左右,容易在配戴時磨損;另一缺點則是其含水份的特性,使其在加工加熱時,容易變質,造成彩斑消失或產生裂痕.

而由於蛋白石可能因缺水而產生裂痕,產地在開採後,會將蛋白石放至正常環境下數個月後,確定其質地較為穩定,不會產生裂痕,才將其做寶石之用.所謂蛋白石要放在水中養的說法,其實指的是質地較差的蛋白石.

clip_image032

呈粉紅色的,無變彩蛋白石.

clip_image034

澳洲昆士蘭(Queens Land)所產的Matrix Opal,由於侵入作用,蛋白石在母岩上留下了極美的圖案,

不過,蛋白石做成的珠寶飾物,確實要避免其處於高熱的環境下,才比較安全.

總體說來,雖然在加工時較為困難,但蛋白石卓越的變彩,其他寶石無可匹敵者,使其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寶石.

原石與晶體

蛋白石是非晶質,原石不具有晶體結構.

產出原石多呈不規則塊狀,其上有豐富變彩者才具切磨價值.

不同產地的蛋白石圍岩不同,有時將蛋白石與圍岩部份一起切磨,形成了有趣的圖案.

clip_image035

產於澳洲的蛋白石原石,已經過清理,從部份區塊可見變彩.

合成與仿製

蛋白石的合成較一般寶石困難,也因此,變彩亮麗的合成蛋白石,價格也不便宜.基本上,蛋白石有兩種主要的仿製品,吉爾森蛋白石(Gilson Opal)及斯洛克姆石.

其中,吉爾森蛋白石的資料較清楚,其基本成份與原理,和天然蛋白石相同,也是在其結構中,藉仿製天然蛋白石的微粒狀矽土以產生變彩.只是其組成內沒有水分,也因此不須擔心水分失去後,可能會造成的質變.

從外形上來看,吉爾森蛋白石的變彩相當亮麗,甚至遠超過一般蛋白石,但仔細觀察,則能發現一些與天然蛋白石不同的特點.

clip_image037

這塊吉爾森黑蛋白粗體的正面,可看見其彩斑成鑲嵌式相連,而從其側面,會看到條紋狀紋路.

clip_image038

吉爾森蛋白石三層石,由正面看過去,可看出色斑之間以鑲嵌式結構相連.

首先,只要從不同方向觀察,會發現吉爾森蛋白石在每一塊區域上都會有彩斑,而且彩斑的形狀雖然是不規則的,但不會有特別大或特別小的區塊.天然蛋白石要想在每塊區域都有彩斑,其等級可是相當高,相當昂貴的,而且,彩斑的大小也很少像吉爾森蛋白石那樣一致.

在吉爾森蛋白石原石的構造上,有一面是以鑲嵌式的結構,讓許多塊色斑相接的,把這面當做正面,則在側面上,便可看到彩斑的分佈成條紋狀(見附圖).

不過,條紋狀的結構在許多天然蛋白石上也是存在的.

以吉爾森蛋白石原石的構造想像切磨成寶石後的彩斑分佈,應該可以以鑲嵌式,或條紋狀的結構,將較可能有問題的吉爾森蛋白石與天然蛋白石分辦出來.

但由於從其外形可能較容易將其分辦,吉爾森蛋白石也常做成三層石,而且有時特別將其斜狀切成薄片,使其鑲嵌狀結構較不明顯.

另外,以吉爾森製程的透明蛋白石,從外形上較難與天然蛋白石區分.

斯洛克姆石則是在玻璃中,放入閃光物質使其模仿蛋白石變彩的閃光效應,但斯洛克姆石無法仿製出如吉爾森蛋白石的絲狀變彩區塊.

現在市面上有種用不同顏色聚合物(Polymer-impregnated opals)混合而做成的仿蛋白石,其基本組成與蛋白石完全不同,價錢也該比吉爾森蛋白石及斯洛克姆石為低.

優化處理

蛋白石較常見的優化處理為層成石,有分二層石和三層石兩種(Doublet or Triplet).

所謂的二層石,是將一片薄的蛋白石貼在另一材料的底托上,此底托通常選用黑色的瑪瑙,因其硬度夠,且上層的蛋白石在黑色的背景襯托之下,更能見其變彩.

三層石則是在蛋白石層上,再加一層水晶,以做保護之用,若用放大鏡觀察,常可在水晶與蛋白石之間發現被擠壓的氣泡.

層成石的價格比起原本的蛋白石低得多,且又有底托及上層水晶的保護,很適宜用做首飾.

澳洲的安達莫卡蛋白石(Andamooka Opal),其優化處理仿照了黑瑪瑙的染色處理方式,內容相當有趣.

clip_image040clip_image041

蛋白石三層雜湊石( Mosaic Opal Triplet ),中問層的蛋白石是用許多片蛋白石薄片所拚湊而成,上方用水晶,下方用瑪瑙包裹而成.

clip_image043clip_image045

蛋白石二層石.

clip_image047

安達莫卡蛋白石.灰色的母岩上看得到條紋狀的蛋白石變彩.

安達莫卡蛋白石本身是多孔隙的岩片,而被蛋白石成份侵入,造成隱約可見的蛋白光,但其本體色不夠深,不能將蛋白石的變彩強烈地表現出來,因此其優化處理的目的便是將其染黑,使其更美觀.

開始的步驟先將安達莫卡蛋白石浸入温糖水中,之後風乾,使糖份進入母岩孔隙;再將母岩置入硫酸中,糖的化學式是C6H12O6,碰到硫酸後會脫水,只剩下黑色碳粒(C),如此便將母岩染黑了.

電氣石概說 Tourmaline

成份:複合矽酸硼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62-1.64,具雙折射0.018

比重:3.06

產地:俄羅斯,馬達加斯加,美國,巴西,緬甸,非洲,加拿大,墨西哥,澳洲,南非,坦尚尼亞,納米比亞,斯里蘭卡

介紹

電氣石又被譯名為碧璽,其常在同一晶體上顯現多種顏色,是其主要特色.電氣石由於具有熱電性及壓電性,容易因靜電效應而帶電,因而得名.

據說碧璽是慈禧太后的最愛,連死後陪葬都放了顆西瓜碧璽.

電氣石的顏色分佈之廣,堪稱所有寶石之最.常在一塊電氣石晶體上,同時具有多色混雜,這也是由於其壓電性而形成的特色.而若電氣石上混雜的顏色多,且同時具有高淨度者,則更受喜愛.

clip_image049

呈綠紅雙色的西瓜碧璽.

clip_image051

大紅電氣石(Rubellite).

純以單色寶石晶體而言,較常見的電氣石,有紅色,綠藍色,黃綠色者.

紅色電氣石在市場上最受歡迎,被稱為大紅電氣石(Rubellite),以示與紅寶石相較(Ruby).不過,紅電氣石的顏色通常較紅寶石明亮,多具經驗便可分別出兩者.

藍電氣石的顏色很特別,與其他藍色寶石的顏色並不相像,通常是帶點暗色的靛藍色,優良的晶體也是很稀有的.

綠色電氣石是電氣石中較為普遍的品種,有時其顏色與祖母綠的顏色相近,因此也會被當做祖母綠的代用品.

但若以查爾斯濾色鏡觀察,可發現一般的綠色電氣石在濾色鏡下呈綠色,與大多數祖母綠呈紅色的情形不同.

綠色電氣石中有一種亮綠色的品種,稱為鉻電氣石(Chrome Tourmaline),這種電氣石是新近發現的品種,其顏色較明亮,與一般的綠色電氣石不同.

clip_image052

鉻電氣石.

clip_image054

藍綠色的電氣石.

且鉻電氣石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呈現紅色,可知有鉻離子成份存在.

由於鉻電氣石具有相當美觀的綠色,加上其產量稀少,使其價錢較一般綠電氣石高上數倍,因此,也有許多綠電氣石冒充鉻電氣石出售,但此種情況,可如之前所述以查爾斯濾色鏡加以區分.

巴西的帕拉依巴(Paraiba)地方,出產極為優良的電氣石晶體,就稱為帕拉依巴電氣石(Paraiba Tourmaline),是極為高價的電氣石品種.

帕拉依巴電氣石主要為綠色與藍色,其綠色品種深至近祖母綠色.但更為稀有的,是其藍色品種,呈現亮藍色,其色澤相當亮麗獨特,使其成為電氣石系列中,最為高貴的品種.

其他顏色中,無色與黃棕色(Dravite Tourmaline)者較為稀少;黑色電氣石(Schorl Tourmaline)則因產量太大,顏色又不算美觀,因而很少被用在珠寶業上.

電氣石中,若有管脈狀平行的內含物存在,則會產生貓眼效應.

clip_image056

黃色電氣石是較少見的品種.

clip_image057

綠電氣石上,可見平行的管脈狀內含物而形成的貓眼現象.

電氣石的貓眼並非由於平行的金紅石所產生,仔細觀察時,很容易發現較粗的平行管脈狀內含物,這使得電氣石的貓眼線,不若金綠玉貓眼那般細而亮.

由於近來發現許多新的電氣石優質礦區,市面上的電氣石數量增多,價格也更趨於平易,被認為是相當具有潛力的寶石.

國內市面上常見做成珠串的電氣石,這些通常是礦物級,具有不少內含物者.

而寶石級晶體則是要求清澈透明的,若同時又具有多樣顏色變化,其價格會更高.

要呈現電氣石的顏色變化者,最為知名的要算西瓜碧璽了,同一顆電氣石內,有著紅綠兩色滲雜,有的是內紅外綠,或內綠外紅,或者兩者上下均分.

電氣石本身容易帶靜電,易吸附微小顆粒,較大的晶體若長久不擦拭,會積上大量灰塵.

原石與晶體

電氣石為三方晶系.

常見晶體為似三方柱狀,端點部份具三個椎面,柱面部份則常有平行C軸的生長紋理.

原石上常可見顏色分層變化,可能在原石兩端顏色不同,或者內外圈顏色不同.

clip_image059

藍綠色的電氣石三方柱狀晶體.

仿製與合成 電氣石顏色變化多,有可能與其他價值較高的寶石相混,不過,電氣石的顏色通常較特殊,常具有輕微的顏色變化.合成電氣石雖可在實驗室合成,但市面上用來代替天然電氣石者,大多是人造尖晶石.

優化處理 電氣石經幅射處理後,可使其顏色變深,熱處理後顏色則會變淡.

發表留言